石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连畴小学
摘要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解决小学作文教学难的办法之一,“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中的个性指导可以从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写真情实感有新意的作文,培养学生改作文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指导 需要 自主 真实 创新
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培养有个性健康的小学生,而作文教学的本质就是促使小学生个性生命的发展,展示小学生的生命活力。著名散文学家余秋雨曾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的训练”。因此,我认为作文是每个小学生生命个体的自主行为,这决定了小学作文教学天经地义是个性化的。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作为写作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已经迷失方向,导致作文中“假话”“套话”“大话”“空话”满天飞。小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毫无个性,具体表现为:主题轻浅细腻,千人一面,抒写真情难;内容狭窄陈旧,千篇一律,标新立异难;语言众口一词,空洞无物,准确表达难。
一、教会小学生观察生活
让作文融入多彩的生活,即教师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人和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关注、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表现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写作。学生深入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就会发现生命的无穷宝藏,世界的奇妙无比。当他们拿起手中的笔,不拘形式地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叙述独特的家庭生活,描绘多彩的社会生活,何愁作文无话可写、千篇一律?
引导观察,拥有一双慧眼,让学生用笔抒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不能说不丰富,学校中、社会上、家庭里,到处是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却“无话可写”,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入宝山而空手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观察”的要求明确而有层次,如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的习作分别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而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不能做到细致地观察,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并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自己,激发观察兴趣 。小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才能产生。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相关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观察。如举办“我的照片”展览会:启发学生从众多的照片中,挑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借助这一张张照片,学生仿佛又回到“那一刻”,他们按照自己的心愿,不加掩饰地,原汁原味地倾吐、表白,真实地反映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尽情地抒发自己的快乐与苦恼。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别处,逐步扩大他们的观察范围,进行随机观察。
2、借助媒体,学习观察方法。小学生的意志内控力弱,观察时常常处于被动的东张西望的状态,他们习惯于东看一眼,西瞅一下,看个大概。借助于录像、CAI课件等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生活,同时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对生活的观察、感受中加强体验,从而使生活之源化作观察之流,以优化生活储备。
轻松地学到观察的基本方法:①按顺序。②有重点。③抓住特点。④比较观察。⑤调动多种感官观察。⑥特殊的观察方法。
二、引导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
教师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让他们显露个性。“我手写我心”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人的个性制约着作文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必然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热情的学生,作文中往往充满激情;内向的学生,作文中常常流露抑郁情绪;幻想的学生,作文中常常带有诗意。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精神风貌,产生不同的作文个性。
1、自由选材:教师让学生根据某一个较大的范围,自由自在选择自己喜欢写的材料。由于学生的个性、爱好与欣赏角度不同,其选择的材料,必然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例:范围:写自己生活中一个熟悉的人。如性格开朗、爱说爱动的学生;多愁善感、好动感情的学生; 善于联想、异想天开的学生……有时也可反向选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磨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又体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2、自由命题: 遵循命题的一般要求:简练、生动、有吸引力。然后让学生根据各自选定的材料,拟出好的题目。命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展现个性的重要环节。以“写生活中熟悉的人”这个范围为例,学生选材之后,接下来的就是根据这些材料命题了。个性各异的学生们在这个领域又可大展身手了。
三、多样性批阅作文,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1、评价主体多元。自评与他评结合, 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校领导、后勤人员、同班同学、其次年级同学等都参与评价。学生习作后,要求他自己用朗读的方式,一句一句反复朗读,仔细推敲,做到在读中“换”拗口、意思不明确的语句;在读中“调”前后紊乱的语序;在读中“添”一些具体内容;在读中“删”多余的内容,在多读中精心“自改”。随后,教师收阅浏览,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指出明显的不足之处,再让学生修改,是否完成了写作步骤所包含的每一写作项目,是否在自己的文章中得到落实;审题是否正确,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表达是否准确。然后通过交换批阅、校园教育网等,让其他学生、教师、家长都有阅读、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过程中,进一步张扬个性。
2、评价标准多元。定性与定量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合理的评价。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学生没有失败的作文,特别是后进生,应及时鼓励,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有一点新意,就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反对只依据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和体验的单一评价方式,提倡采用“档案袋评定”“协商研讨式评定”等多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问卷等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师生合作,为学生建立习作档案;另一方面,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与校外合作者的评价结合在一起。
3、评价机制灵活。在评价机制上,最大限度地软化“班级成员参照”,强化“自我参照”,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加自信,发挥潜能。自编作文集的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而深受师生的喜爱。如学生练习写信,根据训练的时间、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评价:(1)初学写信,尝试着投寄,结果同学的信被退回。(2)给学校的建议,选择部分学生的作文,以信的形式递送给学校领导,当学生看到学校领导在《星网报》上的答复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3)毕业前夕,有的同学复习缺乏动力,面对同学的离别情绪低落等情况,建议他们给自己崇拜的人写信,叙述自己的苦恼、汇报自己的思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个性化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较好的一条途径。我们应该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个性化作文教学模式。只要循序渐进,不操之过急,天长日久,学生作文自有特色,为人自有个性。学生自会乐写、善写。这样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