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儿童视角,巧用“微课”教好思政课——以《道德与法治》三节精品微课课堂应用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黎三妹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黎三妹
        中山市东凤镇小沥小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是思政课中的重点科目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全面修订,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要求:注重了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强化公民意识教育;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可见,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变的理念。可教材中却有不少知识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如:地理和古代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当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的小学生遇上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如果教师采用形式单一、时间过长的简单讲解,易使学生产生视觉、听觉的疲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望而生畏。如何在四十分钟让给学生获取知识、技能与价值引领,坚守儿童视角,巧用“微课”教道德与法治,这是教者的困惑。
        笔者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巧用微课演绎,则可以填补这种缺憾。微课具有声、色、形、光等特点,可以实现抽象与形象、无形与有形的无缝对接,可以把枯燥的知识、烦琐的讲解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微课在创设情境、知识讲解、方法传授、以情导行方面都是功不可没的。
        一、巧用微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股内驱力的作用下,能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的教学手段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鸟中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微课,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让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认识我国陆上邻国》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我们生息的国土》一部分的内容。但我国陆上邻国众多,共14个,大多数国家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加上学生的识图能力并不强,要想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按照一定的方向和位置去查找并记住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制作了《巧记我国陆上邻国》的微课,把知识点融入“漫游中华,寻秘远方”这一电视栏目,通过主持人丁丁和金牌导游冬冬的对话引出陆上邻国。再通过“展示视频,认识邻国;援用儿歌,巧记邻国;回顾总结,熟记邻国”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强调中,这14个陆上邻国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们变得有生命、有温度。原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知识在“漫游中华,寻秘远方”的电视栏目这样的情境中变得有些有肉,利用视频站在不同的视角反复重现,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二、巧用微课,化繁为简,传授学习方法
        课标中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教师应一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好的学习方法的引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单机械地记忆非常枯燥,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倦,在《认识我国陆上邻国》一课中,面对我国14个众多的陆上邻国。我利用微课《巧记我国陆上邻国》,以顺口溜的形式传授学生记忆的方法,“月娥姑娘很腼腆,蒙着布单披三毯,度过泥泊去朝鲜,吧叽吧叽一身汗。”这一首顺口溜就包含了14个陆上邻国。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深受学生的喜欢。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学得轻松,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历史告诉我们——主题一“唐朝盛世”》这一主题的学习中,孩子们见证了唐朝的综合国力,对唐朝的开明统治、经济繁荣、文化交融、高雅艺术等等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最后需要孩子们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汇报活动。微课《唐朝盛世》可发挥重要作用。该微课利用情景剧的形式,从盛唐时期区域各国进贡的珍宝、先进的工艺水平、发达的交通驿站系统三大方面展示了唐朝的繁荣昌盛。这样学生也就更加明白了“从一到三方面,结合具体事物或事例,用受欢迎的活动形式”这些汇报的实用妙招。试想,若每次教学这一内容,都要排练一个情景剧本显然不大可能,然而,微课的应用就能打破这种时空的局限,帮助孩子们找到准备汇报资料的着手点,启发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三、巧用微课,以情导行,丰富生活体验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还需要有教师为学生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微课制作之始,教师已根据教学的需要,插入一曲悠美动听的音乐或一张张具体可感的图片,以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增强情感的感染。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实践指引,帮助学生建立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丰富生活体验。
        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美丽的秋天——和秋天一起玩》这一教学内容时,便可以利用《和秋天一起玩》这一微课,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具体可感的图片中,学生发现并感受到秋天事物的美好。孩子们观看怎样用好秋天的“礼物”,创设和秋天一起玩的情境,通过讲解、示范、动手做一做等活动形式,重点解决如何用树叶制作拼贴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到发现和创作的快乐,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让秋天的美好从情感体验过渡到生活实践。俗语日:“只有品尝了橄榄果,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这种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活动,促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将微课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繁为简,传授学习方法;以情导行,丰富生活体验。师生交流更为深入,学生兴趣、思维、情感和行为得到质的飞跃,让思政课的课堂真正实现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刘婉绵.情感浸润,在品社课堂中薄发.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B), 2014年(2)
        2、刘艳华.新课程理念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品生(品社)课堂活功实效.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6)
        3、杨琴.媒体的运用让品社课堂搭上高效之风.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5年(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