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4月   作者:王晓艳
[导读] 在小学生健康成长与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教育过程中,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王晓艳
        南宁市二塘小学
        摘要:在小学生健康成长与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教育过程中,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具有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中。情境创设以一种全新的教育视角,把教学目标与普通日常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借助多种趣味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实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情境创设  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教育  途径探索

        前言: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微型的百科知识集合体,它包含了基础的社交礼仪,社会基础道德价值观,法律常识普及,基础政治知识普及,甚至是社会心理学的入门探索,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认知过程。正是由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知识广泛,在小学实践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黄金期,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严肃知识趣味化,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要求,而情境创设对于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氛围的构建起到积极主动的作用,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普及,塑造基础社会价值观有着巨大的提升作用。
        一、转变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受以往应试教育的长远影响,教师群体对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采取“能优化就优化”的心态传授教学课程。为了提升教师以学生整体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观念的认知,教师必选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地位和教学效率,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打开新课改时期教学新思路和新形式,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学习,形成健全的人格思维。
        二、如何有效寻找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途径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为了有效寻找道德与法治教育新途径,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情境创设可以从小学生的普通日常生活入手,减少他们社会认知不足的负面影响,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课程的意义。例如,在交通规则学习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交通规则的日常例子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在教学提问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过马路时需要注意什么(左右观察,查看交通灯,走斑马线或天桥等等),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的规则意识;同时,教师还需要告知学生在过马路时禁止哪些事情(马路停留,嬉戏打闹,丢弃生活垃圾等等),否则将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影响他人的人身安全。像这样通过生活化的场景再现,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牢记交通规则,形成交通自律的良好习惯。


        (二)创建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利用小学生热爱游戏的天性,情境创设可以从游戏活动入手,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接收能力。深奥的教学过程可以采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利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的设定可以辅助教师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整体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极大地开发吸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例如,在对于偷窃行为的惩处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再现警察逮捕小偷,以及小偷受到惩戒的过程。学生扮演警察角色对于小偷进行追捕,而教师扮演小偷的角色,进行互动游戏活动。在角色扮演的游戏过程中,教师需要解析游戏每一个过程的意义,教导学生偷窃是不好的行为,而且会受到社会的鄙视和审判,而对于偷窃者而言,只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获得改过自新的机会。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基础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常识,并且在亲身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于学习课程的印象,有效提升正确的社会认知。
        (三)创建多媒体的教学情境
        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样,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情境中建立便捷性与多感官同时接收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情境教育,因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以及生动的展示手段,让课程的开设更加的活跃,有利于学生关注吸收。例如,在《受到欺凌怎么办》的课程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素材的播放,让学生知道在受到不法欺凌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诸如报警呼救,寻找周围正义群众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建立安全防御意识,并且对警察叔叔以及帮助你的人予以感恩的心态,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有效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三、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途径的教学评价
        情景创设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之后,教师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教育评价,对教育效果进行不断的修正与提升。教学评价的标准包含:教学实践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当,学习的内容和强度是否适中,以及道德与法治观念植入效果是否有效。针对学生差异化的特点,教师可以组建一套学生的学习档案,通过家长会访谈、教育笔试测验、竞赛小游戏等方式,验证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学习的效果,并对后续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反馈意见。

        结语: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在正确的情境创建的情况下进行价值观念的建立。教师对生活化情境、游戏化情境以及多媒体工具的综合使用,结合当前教学目标的具体需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程不再单调无趣,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获得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史淑超.借助情境创设,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09):119-120.
        [2]范玲芳.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J].中小学校长,201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