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刘宇涛
[导读] 随着现代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刘宇涛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 138000
        摘要:随着现代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小学生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促使小学生在语文领域得到良好发展,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依旧有所欠缺,致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停滞不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实现。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
        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首先需要掌握的技巧就是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懵懂期,也是学生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并不紧张,具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处于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因此需利用这种优势使小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热爱阅读。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最为看重的依然是学习成绩,在对学生语文能力衡量时,将学习成绩作为参考重点,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严重影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使小学生丧失了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1]。因此,笔者针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展开研究,希望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依据相关研究了解到,6-12岁的儿童左脑发育的速度最快,这个阶段,儿童的两个大脑半球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明显差异性,呈现十分平衡的特点,是儿童阅读的黄金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儿童会出现对知识的渴求,对外界充满好奇,需要去阅读不同的书籍去“填饱”知识的空缺,满足其探索的欲望。倘若忽略了需求阅读这一重要时期,那么想要弥补精神需求将存在很大难度。如果小学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视度很高,有意识的进行培养,那么小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形成阅读习惯,为日后获取更深奥的知识提供良好保障。
        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能够促使他们的知识视野更加开阔,丰富他们的内涵。在阅读中,小学生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将有益的知识归纳整理,避免日后写作的过程中无词可用,并且,小学生可了解所阅读文章的具体表达方式及书写方法,便于供自己后期使用,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训练力及想象力,进而使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及阅读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阶段里,良好的阅读教学目标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能够为日后的语文阅读学习指明新的方向[2]。但目前,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旧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不明确的教学目标上,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也未考虑到多样化的参考原则,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并且,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时,应将游戏与阅读的有机结合作为主要方式,但实际上,只有一少部分语文教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其他教师仍旧以传统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二)教学形式单一
        现阶段,老师在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时,往往都是通过自身经验来进行,将课本中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认为这样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外界的多种新鲜事物缺乏清晰的认识,所以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较为被动,小学语文老师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导致小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语文阅读的信心[3]。这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初心不符,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枯燥的课堂氛围均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往往都是将课本作为主要工具,教授小学生各个词语的含义,使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该词语,体会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但由于内容过于单调,没有强烈的游戏精神,从而导致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缺乏活力,呈现机械化的局面,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阅读的内涵,无法感受到阅读的魅力,从而造成小学生语文阅读积极性较低的不良状况。
        三、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促使语文阅读教学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并充分考虑到现代教学的优势,从而制定出最为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将其融入至整个教学过程中[4]。目标应与语文课程标准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并符合科教书编排的要求,对本班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具体而言,目标就是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描述,了解是否产生变化,在日后的教学中得以适用。在此阶段中,教师应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真正领悟阅读的内涵,在各项教学活动充分彰显出教学的统一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良好的探讨,大家互相取长补短,使小学生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获得有效增强,并且对于小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增强具有推动作用。其次,当小学生分组探讨完毕之后,教师要为小学生提供自主发言的机会,促使小学生将自身脑海中存在的内容借助自身语言表达出来。如此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使教师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此外,教师可提倡随时阅读,可以利用早自习、午休的时间,或者在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后,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少成多。
        (三)教学内容规范化
        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老师的不断配合,要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阅读情趣激发出来,学生只有具备了阅读兴趣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5]。还应利用多媒体手段,例如,教师在讲《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漆黑,寒冷的环境,用视频来体现小女孩的孤独,痛苦和无助。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女孩所处的情景,当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的时候再对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就会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对文章主题产生自己的理解,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情感和主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对其全面发展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认识到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做重要事程,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也要定期开展相关的阅读训练,集中性的训练有助于小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学习他人的阅读技巧,后期可以进行一定的借鉴,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还应鼓励小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良好的文章进行阅读,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形成属于自身的阅读特色,不断地阅读多种优秀读物,在脑海中形成丰富的资源库。此外,鼓励小学生每天选择适当时间进行阅读,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将这种习惯不断保持下去,有助于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淑珍.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63+70.
        [2] 陈坤荣.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6):73-74.
        [3] 阚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68-69.
        [4] 向丽华. 基于雨课堂的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 许玮虹.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J].文学教育(下),2019(10):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