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城区教育指导中心 510800
摘要: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经典思想、生活共识和民族技艺等多个方面独树一帜。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儿女千百代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意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对于涵养民族精神和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亲科技而远传统,厚新潮而薄经典,可见将国学经典融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应为现阶段优化教学的重要举措。此举向内可以有效的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向外能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并对于新生一代坚定文化自信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经典 传统文化 作用
国学经典之为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经典树人之要,在于浸润心灵,塑造性格,涵养气质,提供智慧源泉。
一、引入国学经典,浸润学生心灵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人们对于国学经典的关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但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的不断兴起。如,“中华诗词大会”“成语大会”等国学经典赛事层出不穷,“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育方兴未艾等。
然而,仅通过这些方式掀起的“国学热”是远远不够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向内求取,把课内经典讲好;也应向外发掘,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常识和技艺与授课内容的契合点,将之引入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例如:教师在讲授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时,在翻译、背诵古诗文之余,还可以向外挖掘,由“屠苏酒”的饮用顺序“少先长后”引出“爱幼”传统的讲述;由“元日”的上位概念“传统节日”引出相关内容的讲述;由“王安石”的配享孔庙的殊荣,引出其文学贡献,并介绍“唐宋八大家”;由王安石的谥号“文”引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通过介绍,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勾起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熟悉感,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观看国学经典竞技类节目,有效加强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和探究热情,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二、依托国学经典,塑造健全的人格
现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进入大数据时代。网络安全和内容过滤技术相对缺乏,学生受认知发展所限,难免被不良信息影响,思想及认知发展受到冲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是先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蕴含着广为人知的基础知识、经验总结和思想共识,依托国学经典中蕴含的思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引领,能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讲授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18课《慈母情深》时,可以利用“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让学生进行词句含义的探讨,并将学生引入课堂。在学生抓住文章主旨后,教师可以引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孝顺父母行为方面的教学。
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故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尊老和爱幼的良好品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融合国学经典的确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养成奠基。
三、融合国学经典,培养思维机关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改革,教师逐渐改变了以往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的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解惑的作用。这就更需要教师“授人以渔”“因材施教”。
统编教材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更高,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程之中,可以加强对于学生的思维引导,充分的运用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并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例如:小学生因为年纪较小,其思维以及学习能力不是十分完善,进而教师可以运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导学生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反思,以此精进自身的知识水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教导学生遇到学业上的疑问时,要积极求助,不要认为向人求助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促使学生明白,要找到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才能进行有效的深入学习和探究。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积累的诗句以及受到的启发,促使学生在分享以及交流之间,不断地进行知识上的丰富和思想上的提升。
四、深挖国学经典,链接智慧源泉
小学语文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教学的,而汉语作为学生的母语,其听、说能力相对于读写来说比较容易开展并提升。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输出类的语文实践往往较为困难,不会说、不会写的现象比较常见。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之所见与经典积累之所得融合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例如:学生在写“友谊”为主题的文章时,可以将“高山流水”的故事引入其中,丰富内容,升华主旨。还可以运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名句,扣紧主题。基于此,教师要不断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名句的积累和运用,并深刻的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这样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之一,是先人的思想结晶,是今人的智慧源泉。将其引入到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思维深广的锻炼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将国学经典融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 汤丽君. 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诵读国学经典[J]. 课外语文(上),2021(3):25-26.
[2] 张琼. 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J]. 科学与财富,2021,13(5):202. DOI:10.12293/j.1671-2226.2021.05.196.
[3] 朱继东.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21(11):147-1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1.073.
[4] 姚丽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国学经典诵读[J]. 学周刊,2021(15):147-148.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5.072.
[5] 洪艳芳. 国学经典学习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