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刘淑红
[导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因为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所以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
        刘淑红
        湖南省临澧县晟德学校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而小学生因为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正处于发展的时期,所以小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进而造成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提升缓慢。小学阶段是学生为日后学习打下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由此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对于数学与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如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化以及具体化。在拉近小学生与数学知识距离的同时,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数学化缺失的现象,进而影响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化缺失 探讨
一、情境教学,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新课改的推进和变革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应用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的创设并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于此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中。情境创设的主旨在于能够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之中,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进行对于知识的思考和吸收。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甚至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促使学生能快速有效的进行对于知识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会应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
        例如:在进行“平均分”的教学时,知识的主旨是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平均分”这一概念,于是教师会采用桌子上有五个苹果并给小明两个,剩下的就是所有苹果的。这个例子确实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对于分数的理解和运用,但是细细分析,分数的运用是针对一个事物的平均份数的表述方式。而例子之中并没有考虑到苹果的大小,进而这样的设置并不合理,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盲区,影响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引入生活资源,偏离教学主旨
        数学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教师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之中,不断的应用省会资源进行教学。生活资源的运用,能够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以及形象化,进而学生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教师在引用生活资源的过程中,与教材内容的融合并不是十分的恰当与完善,进而造成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教师的教学重点不能进行充分的融合。由此导致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偏差的同时,严重影响了教学的速率以及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班级内展开一次大型的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的商贩和顾客,在通过不同商品的打折力度,和用相同数目钱财如何获得更多的食物,不同种商品叠加在一起如何购买才能用最少的钱财,如何用数字吸引顾客去购买本家产品,在进入和卖出货物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的利益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赚钱的不易,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勤俭节约的美德。

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游戏之中,并不能充分的进行钱财的运用和理解,进而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不断的进行纪律的维持,忽视了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由此,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目标达不到理想的预设。
三、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脱轨
        为了小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数学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会通过创设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能够将学生代入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并运用活动中的实例促使学生进行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小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还能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实际的情况缺失,小学生由于生性活泼好动,对于万物充满好奇心,进而造成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脱轨的现象产生。
        例如:在学习《比和比例》时,将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让学生测量篮球架的高度。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让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而学生则会通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逐渐将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游玩之上。而这时教师将一米五的竹竿立在球场旁边,再量得影子长一米,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比例的方式,先测得篮球架影子的高度,再进行实际篮球架高度的计算则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并且在这样的活动之中,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持和控制,进而会造成本节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教学内容和意义。由此,造成数学的教学不仅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还会给学习的效率以及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推进和变革,旨在能够充分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促使小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的进行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进而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对于教学模式的反思和完善,以此在增强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同时,提升数学的专业性以及科学性的教学,并促进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为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沈明明.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J]. 考试周刊,2018(58):92.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8.58.080.
        [2] 浦前飞.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J]. 南北桥,2019(4):20.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4.019.
        [3] 李来斌. 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问题的思考[J]. 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6):379.
        [4] 刘永朝.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数学化缺失问题研究[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4):196.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2.24.186.
        [5] 严彩晴.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 学园,2015(1):156-156. DOI:10.3969/j.issn.1674-4810.2015.01.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