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岑炳光
[导读] 众所周知,提问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岑炳光
        麻栗坡县董干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提问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育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基于此,本文章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引言
        数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钥匙,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层次和要求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型要求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等,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展开学生丰富的想象,提高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进一步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以学生素质提升为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进步[1]。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能够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起到积极作用。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采用有效提问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能够提升学习兴趣,按照问题的导引主动积极学习,从而才能为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以及创新思维,需要教师采用有效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探索的空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从整体上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水平。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分析
        (一)目的性过于单一,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性过于单一。在具体的提问过程中,教师会就一些题目的答案或解题方法进行提问,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这种提问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存在着局限性。教师的这种“一题一问”会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单个数学题或类型数学题中,使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比较呆板、生搬硬套,不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反而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拓展受到限制,学生一旦跳出解题框架,便寸步难行,缺少将知识灵活运用的举一反三能力。
        (二)教师对学生的反馈缺少及时的评价
        教师在进行学生水平考核时,不能只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多方面共同评定,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表现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急于下一步的课程推进,没有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的反馈,学生得不到教师的回应,一方面会产生内心的波动,另一方面会对课堂回答问题失去信心,这样在下次的课堂提问中并不会有积极的表现。教师在评估学生给出的答案时,只是简单地给出正确或者错误,但是口头回答相比于卷面作答更有灵活性,教师的点评不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简要的剖析,有的学生即使回答问题之后也不能解决心中的困惑。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策略
        (一)有技巧性地设计问题
        课堂提问要足够激发学生的回答兴趣,并重点激发学生的回答热情,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意识。因此,要求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首先明确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并对其加以深化,做到对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有足够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使得设计出的问题能够足够代表当前教学的重点内容,又在带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中对《图形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生充分明确了立体图形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球体的?又有哪些物体是柱体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充分将学生学习热情地调动起来,从而进入对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充分投入课堂学习中时,会不由自主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从而更加热情的回应教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学习氛围。学生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充分了解班级里的每一名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征、接受能力来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使自己的课堂提问更有针对性,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有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提问的质量,经常发出无效提问。学生不需要动脑就能跟着回答“是”“对”“好”等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词汇,看似课堂氛围良好,实际上学生对于问题并不一定理解。这种单调乏味的回答违背了课堂提问设置的初衷,更是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不能偏向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要从“个体”转变为“全体”,保证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三)运用问题悬念促进学生质疑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问题思考的主动积极性,如此才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教师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注重为学生创设悬念问题,调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从而才能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个真实的问题情景。在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一根40cm长的毛线,在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起来,如何用这根40cm长的线来折成一个正方形,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用这根40cm长的线应该如何折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确定的吗?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提出问题,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线无论折成哪种长方形,其中长边长加短边长和为多少?接着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设定每个人一根40cm长的线,并让学生折成长方形,其中一条边的长为3cm,这个时候学生能否折成一个统一的长方形。通过这样一组层次性问题的提出,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意义。
        (四)从思维盲区设计问题
        思维盲区即在学生的正常思考情况下一般不会注意到的区域。而这种有盲区的思考是不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的。并且思维的盲区越大,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越片面,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有透彻的理解,不利于学生提高其综合思考能力。例如,将一个四边形截去一个角,最后得出一个图形,问这个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回答,并给出540°的答案。接下来,教师可以在此答案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问题,请结合实际操作谈一下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答案的?学生在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时,会认真进行探索性的回答,在得出答案的那一刻,学生对此问题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结束语
        总之,提问不仅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更是教学推进的一项有效手段。教师要善于通过细致而深入的设问以及有效的问题引导,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满满,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温菊桃.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0(30):11-12.
        [2]陶玉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12-113.
        [3]种景立.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方法浅谈[J].智力,2020(25):125-126.
        [4]孟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0(32):47.
        [5]何红东,刘金娟.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2020(27):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