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爽
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
【摘要】历史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具备良好的思维,从历史事件中增强自己对民族的归属感,拥有爱国情怀,塑造完美的人格发展,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本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做法,希望这些方法能对同僚们有所帮助,与此同时也希望能将爱国主义思想和情怀传播下去,让下一代花朵接受历史的洗礼,面对世界趋势拥有自己的思想,有所作为有所改变。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思考
【正文】每一个人都该对自己的祖国保有归属,对祖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有所了解、从中有所感悟,在未来发展中永葆初心,这对于历史教师开展历史教育工作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下面就来具体论述一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利用历史事件渗透爱国情怀
历史课本中最不缺的就是历史事件,根据不同的章节跟时间走向,教材安排了很多历史事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历史事件,来完成爱国情怀渗透,教师要注意渗透手法,一点点去渗透,让学生一点点有所感悟,逐渐对这种情怀有所保留。
例如:开展课程“鸦片战争”时,其中最有名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影视作品作为铺垫,前期让学生观看视频,观看的途中让学生了解虎门销烟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多了解虎门销烟的前因后果,教师引入当时的背景,大政治时代的经济等各方面中外对比,凸显出外国人的野心同时,让学生感悟出中国人的情怀,有对比感悟最能体现,利用林则徐这一行为去彰显其身上的爱国情怀。鸦片战争的前因讲解完毕,开始进入后果研究,对鸦片战争的影响,课本上的介绍不够全面,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外资料做出研究,让学生阅读文字,从文字中感悟战争对底层人民的伤害与影响,从这里去感悟鸦片战争的残忍,与中国国人内心愤怒的情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内心中的爱国情谊,在课堂上可以设置感悟活动,让他们输出自己的情感,让其他人都了解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就是发表感悟的第一步,更是激发爱国情怀的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好好利用。
二、利用历史人物渗透爱国情怀
历史书本中历史人物更是值得大家研究的,那么教师也是可以利用历史人物渗透爱国情怀的,像是孙中山、毛泽东等历史人物,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他们的伟大事业中入手,让学生了解他们历史事件中有所感悟,从他们身上学习良好品质,对下一代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
例如:开展课程“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教育时,教师可以安排对人物单讲,从开辟井冈山那个年代入手,开辟井冈山道路的缘由,从时代背景入手,当时政治局面、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的生活状况,可以是利用书面材料,也可以利用视频开展具体地讲解,从毛泽东同志的选择让学生对毛泽东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必然要利用具体的事件,都可以综合一块展开具体的研究,这样的话学生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与此同时学生心中的爱国思想会更加浓厚,教师更要加紧完成历史教学,既然大家了解毛泽东的伟大事迹时候,对于井冈山的探索也要抓紧渗透,对于井冈山的位置也要指明,这样的话学生了解的领域越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越好,教师不应该放过这次机会,传输更多的知识,让学生接受知识的普及,对于他们的研究也会更加全面。
三、利用历史探究活动渗透爱国情怀
学习本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就要经过多次的知识叠加,历史学习规律也是如此,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趣味化,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历史探究活动,通过扮演一些角色,让学生对人物历史全面了解,又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历史人物身上的那种情怀,扮演的越深入感悟也就越深,对学生的发展也就更好。
例如:开展“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节课程中,教师是可以安排历史探究活动的,前期可以带领学生观看七七事变的视频,后期开始组织学生扮演视频中的角色,通过扮演让他们走进当时战争的情境之中,感受战争的残酷,与中国人民那种不屈不饶的意志,全民族抗战的那种决绝,自然而然地那种情怀就会被释放出来,为了让他们对历史事件深刻了解,教师需要让他们阅读书中的文字,从文字中感悟历史,有了历史事件自然而然就会有机会去感悟,上课期间教师也要编织好语言,引导他们感悟历史,甚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全民族抗战对你有什么影响?”,在课堂最后留给学生这个问题,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维思考,和语言转换,最后完成这一项家庭作业,第二天再来了解同学们的感受。
【结束语】总体上讲,初中历史教育内容比较多,一些重点事件也多,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内容,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完成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实际课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逐渐发挥爱国主义思想,学生总会根深蒂固地形成这种思想。
【参考文献】
[1]谢云云.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考试周刊,2021(33):141-142.
[2]仇辰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21(03):92-93.
[3]贡保才让.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