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菲
湖北省宜都市清江小学
曾经有幸读到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信息技术学科,小学阶段的孩子自然是很喜欢,因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对有着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是有着吸引力的。但还有许多的同学有着认识 误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用电脑上网,玩游戏,看动画等。可是随着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会出现一些有趣现象“学生喜欢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从开始有兴趣上信息技术课,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这门学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
一个班的学习层次不可能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有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怎样才能吸引他们,激发这些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热爱这门学科呢?我想快乐的课堂会帮助达到上述目标,快乐的课堂怎样来?从以下方面去要求自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多一些微笑,少一些呵斥?
班级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花一样的生命。面对他们,我们怎么会板着面孔呢?我想只有面对种种问题状况时,才会“失控”吧。情绪如水,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能祝你成功,也能让你失败。面对情绪特征不稳定的小学生,解决问题,不光需要关注行动层面,更需要关注情绪方面。通过娓娓道来的、合情合理的情绪疏导,也许结果会好的出乎我们的意料。“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心理才能让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有一次走进教室,只见几十个学生如野马归槽般奔进教室,个个满脸通红,手忙脚乱。斯霞老师并未着急,而是面带微笑:“同学们,有的小朋友可能还没有做好上课的准备,现在老师走出去,看谁先坐好。”等斯霞老师再次走进教室,同学们个个坐得整整齐齐,全神贯注地等待老师上课。我想:如果斯霞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也会安静下来,但分散的心不会一下子收回
来,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斯霞老师不光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了对学生以情施教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快乐做
快乐做是巩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在信息技术课中,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逐渐培养成就感和荣誉感。例如在教电子稿设计一课时,我首先不是直接讲解如何使用Word软件,而是出示已设计好的电子文稿让学生观察,让他们找出有没有错误。当同学们找出我故意留的错误后,觉得我比老师还厉害,要和老师一比高低,这样就彻底激起了学习word的兴趣。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设计出更适合自己的电子文稿。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Word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渐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三、课堂竞争作用大
课堂总会有枯燥无味的时候,恰到好处的游戏和竞赛是课堂的“调味剂”。新颖别致的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积极竞争。我特地设立了“状元”“榜眼”“探花”奖项。对学生的发言,有新意、有独特见解的我及时给予评价,课后颁发奖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练就慧眼,尊重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特定的学习方式;任何高效率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来实现的,而不是单纯由教师“教会”。因此,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心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主动的抓住或者创造条件,着重启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这种能动性,引导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地学习,使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五、科学教法是保障
信息技术教学要能吸引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而不是离开网络游戏、动画就无所适从,这就需要科学的教法。众所周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这些都是基本前提。而重点是
在课前应该多“想课”。这节课怎样来吸取学生的眼球呢?信息技术常用的就有“任务驱动法”。有一次,听同校刘老师的信息课“初识logo语言”,按照我们的看法,觉得方法、步骤都没错。可是听课的特级教师以非专业人员的身份恰恰点中了要害——小学生特点“童心”。按照建议,将课题也更改成了“我给小海龟建个家”,在一个大的具有吸引力的蓝图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再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教室虽小,却充满着童心的光辉。我想只要我们严谨的学习,刻苦专研,精心的体会,洞悉学生的心理,让我们的心中时刻拥有太阳,快乐的课堂会永远在我们身边,让老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