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万功大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

        万功大
        安徽省五河县头铺初级中学 安徽蚌埠 23332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对初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人文精神这一影响学生一生的品德和素养也在当下初中语文教育中愈发被重视起来,成为了学生全方位成长进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立足于初中语文教育中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可行的实质性举措。
        关键词: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培养
        引言
        人文精神作为初中语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贯彻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未来的人生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育中,仍有很多因素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形成一定掣肘,部分语文教学只着眼于教育学生知识,在对人文精神的形成培养上一片空白,致使这部分学生的人文精神没有得到有效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影响,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构成阻碍。
        一、初中语文中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必要性
        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见证者,不断随历史演化的汉语语文必将是贯穿学生一生的重要学科,而这其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所带来的帮助更是显而易见,在初中语文的教育上,更应该深入地追求教育本身的实际意义,由学校教师合理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语文这一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学科,引导帮助学生人文精神逐渐形成,借此完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但是大部分学校通常只注重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死记硬背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正是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灌输式教学,一方面没有起到初中语文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一定影响,使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更加艰难,只有摒弃这种事倍功半的教学模式,从源头上在学生初步接受人文素养培养的这一时间节点上加以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的思维引导,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获得形成人文精神的各项条件,才能够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以及日后漫长的学习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中语文中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实际举措
        (一)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书本内容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培养,引用合适的课文文章适当的开展拓展性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这部分文章所蕴含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提供帮助。


        例如:在学习《邓稼先》一课时,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从创作年代出发,认真思索中华崛起与读书之间的重要关联,并详细讲解邓稼先同志的学习轨迹及人生成就,鼓励学生真正做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延伸教育,比如引用北宋学者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相比较于传统死板的抄写、背诵等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能更好的传播这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人文精神,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撑的同时,激励学生从自身出发,扎实做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仅可以对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行成起到极大助力效果,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从教学模式上推动人文精神的形成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模式上做出改变,一方面可以从课堂氛围入手,在制定严明的课堂制度,确保授课的有效性,避免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溜号、打闹等影响课堂教育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也应该着眼于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对新教育手段的应用,例如立足于互联网应用开展多媒体教学、组织学生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形式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从学生的多元性发展层面入手,针对不同学生在授课中得到的不同感悟进行引导教育,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所带来的死板统一的教学成果,结合学生自身所感,有的放矢的开展兴趣学习,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自习和堂前预习时也能有更高的学习热情,自觉地根据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入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
        (三)从教师自身水平出发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在初中语文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引导,但由于初中语文学科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是针对初一的新生,从而导致了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对备课内容有所轻视,对其中隐含的教育意义把握不够,导致了在实际授课时一方面仅仅将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了传播。
        另一方面,由于初中语文内容一般较为简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一些观点看法融入进授课内容中,此举也会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成果的多样性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对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造成阻碍。
        结语
        简而言之,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初中语文教育中所蕴含的实际教育意义,而人文精神的行成作为需要长期培养和不断进步的品德更是对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极大推动力,而这一推动力的逐渐形成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自己的多方面协同促进,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推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行成。
        参考文献:
        [1]张宏.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研究[J].考试周刊.2019,(33).64.
        [2]冉志君.多元文化背景下初中语文的人文精神渗透分析[J].新课程.2020,(2).86-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