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牛洁
[导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牛洁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望城岗小学 安徽六安 237000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主要途径是阅读课堂教学。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既应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思想,也应以学生为本,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更生动、更开放,更充满活力。
        我个人认为,要想搞好阅读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教师必须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实自己,引领教学。其次,教师要对学生加强阅读方法技巧的指导和培养,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本领,促使学生自主阅读,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一、注意方法,层次推进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课外引导培养以外,更主要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培养上。下面,就课堂阅读教学谈谈本人的做法——以自读为主,层次推进。第一步,从整体感知到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步,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步,从有感情地朗读到感悟文章的内涵。把握住这三个要点,层层推进,就能达到培养语感、有助记忆、促进领悟、提高审美、益于写作、发展想象的效果。在教学苏教版《爱如茉莉》一文时,我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去指导学生读的实践,让学生在读体会、理解、质疑、解惑,最终达到感悟父母之间的那种纯洁无瑕、洁白如玉、似如茉莉般的爱。特别是结尾“爱如茉莉”四个字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反复读,体会读,示范读,要求语速越读越慢、阅读声音越小、直到小无声息,此时便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父母如茉莉般纯洁的爱便在学生此时的读中得到理解,得以升华。
二、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针对不同文体,要选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的策略,训练学生并使之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培养并提高阅读能力。小学阶段教材的文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叙述性文体,教学这类文体的策略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及其事件中的人物、场景和细节;二是说明性文体,教学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抓住要点,了解说明的对象及说明的方法;三是诗歌(包括古诗),教学这类文体的策略是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了解诗中意思,同时发挥想象,再现诗中意境,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及其艺术表现力的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
三、尊重独特体验,培养审美情操
        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生活经验、社会经验、思想认识等方面的不成熟,对问题的理解也就不够全面。

对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学生随意地解读,既“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样,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文章,教师更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品味生动形象语言的同时,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名师孙双金《落花生》一文的教学,且不说课文内容的教学如何,仅举例说说孙双金老师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举办了一场“你是喜欢花生还是苹果、石榴”的讨论会。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提出喜欢花生,理由是“花生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有的学生则反驳:“在当今充满竞争的时代,你老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从来不善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别人又怎能知道你的聪明才智呢?我要是老板的话我就不会用你,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本领啊。”学生讨论的非常激烈,面对这样独特的体验,孙双金老师首先给予了除法的表扬,“同学们的观点很好,理由很充分。接着话锋一转,指出:我们在成绩面前不能骄傲,不能炫耀;但该表现自己的时候就应该表现自己,只不过我们的表现要有度,不能过温也不能过火。”这样做,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引导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
四、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利于学生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阅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我在教学苏教版《晚上的太阳》一文时,给学生布置了课前作业:在家先做两个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小实验,记下实验的过程和体验,思考实验的收获。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运用孩子们实践的结果,调动学生自主的体验来理解课文,起到了更深层体会课文蕴含情感的效果。教学中我还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验,评论一下爱迪生的办法好不好?”。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拓宽了学生思维广度,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深度。当然,开放性还体现在教学中提倡学生个性化学习,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自主的体验。教学中,教师不要设置机械的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回答的有道理,就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并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提倡自读、引导自悟才是正途。因而,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积极思考,加深理解,积累语言,有所感悟,受到熏陶,享受美感。教师不要单方面用自己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越俎代庖,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加强学生阅读技能的指导和训练,才能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