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作业:转化学习力 提升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周晓强
[导读] 本文通过对作业意义的分析,明晰作业是教学活动、互动载体、第二课堂
        周晓强
        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作业意义的分析,明晰作业是教学活动、互动载体、第二课堂。当下,教师作业的设计、布置与学生做作业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将作业设计更加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前置性自主作业、个性化分层作业、学科性探究作业以及情境性实践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力。作业评价方式的改革也将促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将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作业意义 问题 有效途径 评价方式
        聚焦核心素养,转化学生学习力,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下,教育部也明确出台8项管理工作,其中之一即为作业管理。《辞海》中关于作业的解释有三种:一是作活,工作;二是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三是工序的别称。通过研究这些解释,我们不难发现,所谓作业,必须“做”。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作业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通过“做”来内化知识,运用知识的一个载体。作业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作为当下的一线教师,怎样将作业发挥出它应有的效果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研究与探索的。
        小学数学作业又该有怎样的特点呢?我们该怎样认识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意义,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呢?本文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以及结合教学实践,认识到小学数学作业要注重作业多元化,以增加学生体验维度,通过学生感官参与、动手实践,实现书本知识与自然社会的完美结合,从而转化学习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作业的意义
1.作业是一种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特别是理科的教学中,往往会在基本知识的呈现后,通过经典的例题对某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内化及运用,随后出示相应的练习,进行及时的巩固。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对于学生而言,这都是“作业”,理解这些内容和完成这些任务就是一种“做”。师生通过这些无声的“作业”,进行交流互动,并在彼此的设疑、提问、回答过程中完成教学活动。
2.作业是一类互动载体
        在课堂上的作业,是师生互动的载体,它是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转化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还应该是生生互动的载体,因为我们还应讲求小组合作,同伴互助。通过对作业的探究,能够起到生生互动学习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通过作业,家长还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关心学生的学习。因此,作业还是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载体。由此看来,作业承担着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动载体,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媒介。


3.作业是一个第二课堂
        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如果我们把在校学习的课堂作为第一课堂,这里教师会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这样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自主作业中,去内化旧知,学习新知,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在第二课堂中不断转化自己的学习力,发展核心素养。
二、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问题
1.学生完成作业处于浅层学习水平
        日前,一些作业的设计,教师没有深思熟虑就布置给学生了,作业的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只能浮于表面,要么就是一些简单的基础题,要么就是太难的题直接放弃,缺乏通过这些作业有效的起到思维的发展。
2.学生完成作业属于机械模仿任务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学习资料很多,家长过多的让学生进行做题,导致很多内容相似,难度相同的题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进行机械的模仿,不能静心的思考一些含金量很高的练习,从而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能力不能很好的提升上去。
3.学生接受作业表现被动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应该是自主的、积极的,但是,有些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不愿意去完成,存在惰性,投机取巧;还有一些作业不贴近学生的水平,导致学生不明实力,眼高手低;另外,有些老师缺乏一些对作业的客观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以及作业质量会给学生贴标签,从而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诸如以上情况,学生完成作业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这样的作业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途径
        通过分析当下作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我们必须即刻对作业管理、作业设计进行研究。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认知、心理特点以及作业开展的有效性角度进行作业设计途径的探索。
1.自主性前置作业
        新时代,新课程改革均要求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怎样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需要通过作业来提升。教师可以设计自主性前置作业,在新课教学前,将一些学习内容通过任务单的形式发给学生,提供他预习的支架,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前学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新知,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能让老师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合理确定学生的学情,从而更好的课堂上进行共学,使得这样的教学更加有效。
2.个性化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组,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和布置,这样的个性化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更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提升。只有这样的作业设计思想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是时代要求下的适合的教育。
3.学科性探究作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深度学习,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基于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确定学科探究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可以以课时为单位,也可以以大单元为主题进行系统设计,设计时建议考虑该单元的知识技能与蕴含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不断探究,聚焦素养,提升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