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冯宝元
[导读] 数学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育人与育德并行发展
        冯宝元
        山东省日照市     山东省日照市洛河镇中心小学    276534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数学教学
        [摘要] 数学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育人与育德并行发展。 教师在传授智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 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从小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育人目标。

一、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代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念愈加深入人心。在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育人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育人与育德并行发展。”数学教师在传授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一些与其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相符合的德育知识,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德育与智育是水乳交融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其次才是育才。教师在传授智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使学生从小成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育人目标。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特点,更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创设相应的育人情境实施德育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充实和发展智能,更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质。”怎样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恰当的渗透人文知识和德育教育,发挥出最佳的育人成效,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时代课题与努力方向。
二、以(求平均数)为例渗透德育教育
        小明家一年中每季度的用电情况(单位度)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知道了小明家每季度的用电情况。
        生2:我发现了第三季度用电量最多,其余三个季度用电量不相上下。
        师:同学们知道第三季度为什么用电量最多吗
        生3:因为第三季度是夏天温度高,需要开空调降温,所以用电量多。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4:我发现小明家一年用了860度电,用电真不少啊.
        师:这只是小明一家的用电量,那知道他们家用电总量后,你还可以求出哪些问题呢
        生5:我可以求小明家每季度的用电量是多少
        生6:我还可以求出小明家每月的用电量和每天的用电量。
        学生独立计算后,并演示计算过程。

        小明家每季度用电量
        (186+194+286+194)÷4
        =860÷4
        =215(度)
        小明家每月用电量
        (186+194+286+194)÷12
        =860÷12
        =71.6(度)
        小明家每天用电量
        (186+194+286+194)÷365
        =860÷365
        =2.35(度)
        师:小明家每季度和每个月、每天的用电量可真不少呀。我们再来看几张图片。(出示沿海地区用电量紧张的图片)
        之后同学们展开讨论:全国每季度的用电量和每个月的用电量那得有多少呀。
        师:除了家庭用电还有工业用电,全国每季度和每个月、每天的用电量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果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与生产过程当中不主意节约用电,那将会浪费掉许多度电力资源,就会导致全国各地用电紧张的局面。
        师:通过学习小明家一年中每季度的用电情况的平均数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呢?(学生自由展开讨论,得出节约用电、节约资源的共识。)
        生:如果我们把生活中节约下来的电用于生产,那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联系极为密切,教师在传授数学具体知识过程中,可以根据本节课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最佳的德育教育情景氛围,有针对性的提高德育渗透的自觉性,从而取得“润物无声”的情感共鸣。
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挖掘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智育与德育知识的自然渗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数学德育教育的情景主题有了更强的时代性、针对性,教师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精神感染相结合的过程中,更要充分注重学生心灵世界的共鸣,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实现了德育、智育相结合的双重教育目标。在“求平均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计算出小明家每季度与每月、每天的用电量,从而了解到一个家庭用电量就如此之多,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让有限的电力资源真正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功效。
        (二)德育渗透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相符合。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知识中相关联的德育知识的理解与接受程度不同,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自发产生共鸣的德育知识点,从而达到最佳的德育育人成效。由于小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力处于感性理解占主导地位,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灵活多变的设计一些学生易于感知的、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课题。教师在利用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德育感染的同时,更充分活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求“平均数”中,学生对电力资源的节约使用意识,只有让学生自发探究、共同得出用电量巨大这一信息结论之后,才能够从内心深处生发出节约资源的情感教育。学生在自发讨论中既培养了合作探究意识,又让心灵受到了情感的共鸣,更加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德育教育处处渗透于数学知识之中。
        (三)通过精心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助于学生加深、巩固本节数学知识点的小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油然而言的受到心灵的震撼。通过学习了求“平均数”,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做一个所在小区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了解一下所在小区每季度与每个月的用电量。既锻炼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让学生在完成小区每季度与每月用电量调查报告的同时,呼吁小区更多的人参与到节约电力资源的大军当中来。在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延伸到我们生活当中处处需要节约,每个人都要拥有节约资源的观念,我们生活的环境才会越来越和谐。让周围的人真正从内心生发出“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真正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从而在生活中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在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应对学生学生进行相应的德育教育。这既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时代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育人责任。现代数学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方式,应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智力和美育价值。数学教师只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渗透情感教育,真正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最终培养出健康、健全的学生人格。德育教育要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在提高学生数学理解、应用能力的同时,寓德于教,才能使数学教育发挥出最佳的育人成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教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渗透到教学内容的相关环节,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德育育人的主阵地,这也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努力方向与时代使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