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廖娟
[导读]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话题之一,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廖娟
        盐源中学校,四川  凉山州  615700

        摘要: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话题之一,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的要求,灵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掌握其今后成长必须具备的能力、品格,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物理学习后,将学到的知识、能力内化为自身品格的综合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观念,是指学生根据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形成的对物质、物质运动、物质作用、动量能量等的认知。物理观念是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前提,学生不仅要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题,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良好整合,从而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并树立物理与实际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观念。
        (2)科学思维,是指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相互关系、内在规律进行认知的方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推理论证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在科学思维下,学生需要学会在物理情境中构建相应的模型,并借助模型实现对物理问题、现实问题的处理。
        (3)科学探究,是指人类探索自然、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就是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然后根据现有知识水平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处理信息,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用知识解答习题,还需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会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4)科学态度与责任,包括科学态度、社会责任感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引学生理解物理学科的本质,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封建迷信,要用科学的方式解决技术、社会等问题,并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二、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物理观念培养策略
        物理观念属于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在大脑中的提炼、升华,很难一蹴而就。所以,高中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相关知识时,要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指引学生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的认知,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不要担心学生出错,而要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从而满足学生物理观念素养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电场强度”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如何表示电场强弱”的探究活动,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某点电场力表示电场强弱情况”。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不应直接说正确或错误,而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不同位置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情况展示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即便在电场同一个位置,放入的试探电荷不同,其电场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样学生就会自然推翻自己提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发现,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力F和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是呈正比的,即F=Eq。其中E是一个比例常数,与F、q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相当于F与q的比值。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效果更好,学生也会在此过程中强化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感知,从而促进物理观念的形成。
        (二)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原始物理问题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同时促进学生建模能力的发展。

在解决原始物理问题时,学生需要通过抽象的思维方法,简化实际现象,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然后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人骑自行车时遇到的阻力问题。这属于典型的原始物理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生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对其进行简化处理,构建模型。学生可以将研究对象看作人和自行车组成的整体,并构建学过的滑块运动模型,由于在实际中学生无法直接测量人骑自行车的阻力,对此可以通过运动求力的角度间接测量阻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人停止踩踏至自行车停止运动这个过程进行分析,测得人和自行车的整体质量是m,运动的时间是t,运动距离为x,逆向使用位移公式得出,计算得出加速度a,结合牛顿第二定律F=ma,这样就能解决人骑自行车时遇到的阻力大小的实际问题。
        (三)科学探究培养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问题分析、问题探究等活动,使知识问题化、课堂活动趣味化,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探究情境:准备两枚鸡蛋,将其举到同一高度,两枚鸡蛋从同样的高度落下,其中一枚掉在桌子上,另一枚掉在桌子上的海绵垫上,这两枚鸡蛋哪一枚更容易破碎?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轻松地回答出掉在桌子上的鸡蛋容易破碎,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原因。虽然学生观察到桌子上的海绵垫,也有学生认为海绵垫是软的,所以鸡蛋掉在上面不容易摔破,对于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却不甚了解。教师结合这样的情境指引学生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在此基础上引出动量定理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策略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培养,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科内容,指引学生理解科学技术进步,关注社会发展,并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更理性地看待物理学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尤其是个人行为、科学技术对社会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社会、环境、人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形成关爱自然的观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超重与失重”的相关知识后,可以指引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超重、失重现象,如电梯在启动和减速的瞬间等。教师引入生活化内容,可以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物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能使学生学会用物理的视角观察、审视生活,从而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及责任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物理教师必须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自觉地思考知识,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形成契合自身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及品质,使学生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4):116.
        [2]柯兰芳.基于核心素养反思高中物理教学[J].考试周刊,2018(57):145.
        [3]李涛.例析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诱思探究教学[J].物理教学探讨,2019(10):143.
        [4]李登举.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19(04):145.
        [5]黄丽娥.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理科园地,2020(02):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