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浅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张帆
[导读] 本文将着重从口述史的发源出发,详细阐述口述史的起源与发展,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的短板,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具体思路与措施,就此引入口述史
        张帆
        (四川省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四川 绵阳 621022)
          
摘要:
        本文将着重从口述史的发源出发,详细阐述口述史的起源与发展,结合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目前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的短板,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具体思路与措施,就此引入口述史。结合口述史的特点与优点,将其引入初中教学课堂,探讨口述史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大意义,这既立足于初中生历史观尚未完全形成,历史认知还不足的基本事实,也是将鲜活的口述史融于课堂中,易于理解,在理解中学习,在强烈的代入感中形成记忆,然后采用红军长征作为案例,分析如何灵活运用口述史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最后进行全文总结。
关键词:口述史、学生课堂、初中历史、红军长征
一、口述史的发源与现状
        Oral history 是口述史的英文表达,一种采用口述的方式进行历史事件的讲述、还原,在古代,这样的形式已经非常普及了,并不是近年才有的新鲜事物。古代比如司马迁撰写《史记》,需要周游各地,采访当地老者,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口述史的一种形态。古代的采风,或者口口相传的各类历史故事均属于早期的口述史,比较知名的还有《诗经》、《论语》的成书,包括国外的《荷马史诗》与《伊索寓言》等均是如此。
        这其实是有历史原因的,古代最初无纸张,后来的纸张与笔也非常珍贵,很难将历史等详细的记录下来,既没有这个条件且成本奇高无比,例如商周时期也就只是将大事刻为甲骨文、金文等,聊聊几行而已。这也是口述史在古代大行其道的原因。今天,得益于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口述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应用。
        口述史中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性,讲述者一般都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最平实、最质朴的语言描述出来,没有进行任何地再加工,带给倾听者最真实的视听感受,冲击大,印象深刻,具备原始性。
        需要注意的是,口述史的缺点不容忽视,受限于讲述者的记忆偏差以及个人好恶,很多时候,讲述者并不能完整、客观的反馈事件的所有真实面,这需要老师及时进行补充与矫正。
二、口述史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大意义
        虽然现阶段知识传播的速度非常迅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非常快,也很全面,但是初中生毕竟还是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并未形成完整的三观,所以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尤其注意。目前的课堂教育依然是以应试为主,仍然存在形式重于历史本身,照本宣科而知识的发散与延伸较少。这确实也有客观原因,一是应试的需要,二是教学时间不足使得老师不敢扩展开来。目前的初中学生群体基本上都是“零零后”,他们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与前辈有着巨大差别。而通过对已有的以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呈现的口述史料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对特定历史时期有一定了解,能够自觉或不自觉的带入当时特定的时空情境中去,从而能够更科学、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在特定时空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因此,口述史走进中学历史课堂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明白特定的历史事件是应与特定的时空相联系,同时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相应的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现象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历史叙事的传统方式多以文字来书写,对于中学生而言,大篇幅的文字资料降低了教学的趣味性,文献资料尤其是古文献对学生而言可读性不高,教科书的编排则更多追求结论的精简和内容的精炼,在有限的篇幅内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料为学生理解历史创设情景,因此需要教师挖掘教材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史料。口述史料从内容上提高了史料的可读性和情境性,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了一段段“活着”的历史,这种历史叙事的方式为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显著作用。
三、口述史在初中课堂应用浅析—红军长征
        1、教学目标:了解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2、教学重点与难点:遵义会议及长征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
        3、口述史教学过程。


        【1】课前收集各类关于长征的视频、口述史资料。
        【2】视频导入:一次最辉煌悲壮的战略转移,铸就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一支罕世所见的军队,翻越茫茫雪山,跨过沼泽泥泞,经历血与火,经历生与死,用热血和生命书写不朽传奇。(播放红军对长征历程描述的视频)
        【3】提问:长征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分析讲解: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多媒体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突破封锁线》
        【5】教师讲解: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人。出示材料: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了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
        【6】口述史运用:在世老红军战士口述长征过草地翻雪山的艰难险阻,用钢铁意志跨过一道道鬼门关。
        【7】学生自主学习: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提示: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8】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9】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与意义(采用史料教学的方式)
        【10】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并进一步讲解:纠正“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1】课堂总结。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同时,它又像一处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新闻记者、战史专家和艺术家。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将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总结
        近年来,口述史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关于口述史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相关研究和教学正在不断实践,从史料切入,提高其教学应用的质量和水准,则还需要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数据来支撑,尤其要注意口述史料在教学应用研究方面的局限性,在史料的获取和资源库建设方面探讨出更多可实施的具体方法,以增强对教学实际的指导。
        口述史从资料的选择到课堂的实际运用再到学生的反馈,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与复杂,尤其要注意口述史过程中资料尤其是很多个人讲述的时候,有无偏颇带有个人色彩的,有无记忆失真的情况,这都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正,马虎不得,口述史带入初中历史课堂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值得持续跟踪并实践下去。
五、引用文献
        [1]杨祥银.与历史对话一一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李向平,魏扬波.口述历史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周新国.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袁晓娜.浅析高中运用口述历史教学的原则和功能[J].才智,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