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陈琳
[导读]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
        陈琳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福建 平潭 350400)
        【摘要】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因此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教育教学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加强心理服务体系构建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倡导的,要求各类各级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理性和平、自尊自信的理念。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重要的学习阶段,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新高考政策的提出,高中生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教育教学课题,因此需要在高中阶段,将积极心理学导入到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学生拥有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至关重要作用。
1积极心理学内涵及积极心理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积极心理学理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所提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较大的热度,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尤其是对世界各地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教育教学的开展,也逐渐运用了心理学,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关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进行深入的讨论,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的学生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一门综合性专业学科,主要对人类的心灵美德、发展潜能进行挖掘,有的学者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主要研究如何建设人的优势与正面力量的一项学科。我国学者孟万金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创建了积极心理教育模式。
2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通过相关工作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积极心理品质,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与此同时还会产生较强的幸福感、满足感以及自我价值实现感。传统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注重心理问题的解决,对如何让个人获得更多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则不够重视。由此美国哈佛大学的幸福课开始风靡全球,积极心理学从美国走向了世界。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道德除了面对学业压力之外还面对着成为社会人的考验,如果教育工作者不重视的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积极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心理品质,使得学生能够获得生命的价值,提高学会说呢过的幸福指数,而不是单纯的让学生摆脱问题,获得快乐。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驾驭,主要是预防与自我完善心理问题,而不是传统的只关注有问题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得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获得积极社会行为。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入积极心理学,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使得学生具有美好的心灵,做一个善良、积极向上的人;二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他人身上的优缺点,能够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宽容对待他人的短处,而且能够挖掘自身以及他人的潜能;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能够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措施
3.1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实施积极心理学,还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观念先行原则。

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挖掘自身的潜能,并且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无论是在学习当中,还是生活当中,面对不同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二是面向全体原则。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帮助有问题心理的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在解决有问题心理学生的同时,使得其他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所有高中生的心理素质。
        三是突破重点。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注重突破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如家庭结构特殊方面的学生、生理上以及心理上有缺陷的学生、学习成绩特殊的学生,这些特殊群体由于受到环境影响较大,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对此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尤其注意这部分群体,利用积极心理学使得学生保持完整的人格,促进学生内心和谐发展。
3.2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之前,还应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三个层级的目标,第一层级为适应性目标。该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应使得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性,能够正确的评估的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进行维护,使得学生能够保持持续性的心理健康状态,使得能够更好的适应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提高心理的适应性。第二层级为发展性目标。该目标是在学生能够正确的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学习以及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层级为提升性目标。提升性目标是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信、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挖掘并利用自身的各项潜能,时刻能够体会到幸福感。
3.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多种力量的配合,加强对各项资源的充分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一是学校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在设计与规划过程中,应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外部环境,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二是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师应具备心理学科知识,尤其是要正确的掌握积极心理学,并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在传授学生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心态。三是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能单单依赖于学校教育,还应通过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此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然后邀请学生家长参与,由专家传授家长更多的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且将积极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性格,家长掌握积极心理学知识,也有利于家长与孩子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中阶段的一项重要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发展,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将积极心理学渗透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得学生拥有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二春.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8):119-121.
        [2]朱林. 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5-66.
        [3]刘玉新.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主体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探索[J]. 现代教育科学,2020(05):65-70.
        [4]孙冲. 积极心理学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与研究[J]. 现代交际,2018(23):183+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