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1期   作者:王绪芳
[导读] 从古至今,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成绩是一部分,但道德品质占比较重,是衡量的重要标准
        王绪芳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店子镇第二小学 山东 滨州 256508)
        摘要:从古至今,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成绩是一部分,但道德品质占比较重,是衡量的重要标准。古有孔融让梨,今有无数默默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他们都是值得人们去推崇和学习的榜样。现代教育不断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是各个能力方面的首位,这足以看出道德品质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于小学生来说,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是较为容易也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的课堂模式是教师探究的重点部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有效教学 策略
1 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2016年,国家教育部将原本的《品德与生活》等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此次更改使得相比以往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层次更加深入,对小学生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道德层面,还融入了法治层面的相关内容。道德与法治两者互相依存。在最新刑法修正案中,将刑事年龄的最低年龄从14岁下调到12岁,可见,青少年犯罪在当今社会愈发普遍,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在提升学生精神层面素养的同时,也能教育学生从小树立遵纪守法的正确思想观念,为社会安定文明做贡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今,国家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有增无减。在此社会大背景下,导致学校、老师、家长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进而使得这门课程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对法治基本概念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浅显的阅读课本中的文字,没有给学生深入讲解和分析其真正含义,导致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认知依旧很模糊。
3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课堂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3.1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和概括,是对公民关于道德法治方面最核心的要求。在教学中,将其内容融入课堂,使得课堂与时俱进,也能够将国家的要求传达到学生中,自小培养良好的道德法治意识。在“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中,教师同样可以将二十四字方针中社会层面的四个词贯穿到课堂内容中,提升授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明晰,公共生活的核心目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使学生对建设目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知,以此来推动其行为的有效性。
3.2 融入生活实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说到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优良品格和法治思想,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遵守道德底线,不逾越法律红线,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所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教师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其真正含义。例如在“我的家在这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思想带入到生活中进行思考,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


        老师:小明的一位国外朋友来到小明的家乡做客,想要了解小明家乡的风俗和人文,小明应该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呢?
        教师可通过列举事例提问的形式开始课堂授课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家、邻居、家乡”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在描述中感受家庭的和谐、邻居的友爱、家乡的繁荣美好。通过形象生动的介绍,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家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的小家才能更加温馨,邻里之间也能够互帮互助,大家共同携手建设美好家园。也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实际行为而中,提升其道德执行力。在法治方面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广泛搜集通俗易懂的法律实例,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向学生一一陈列。在讲解事例的同时,引导学生剖析其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使学生懂得正确的处理行为方式。具体的事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清其中的违法事实,警示效果将事半功倍。
3.3 建立可信赖的师生关系
        除却以上提到的两种教学方法之外,客观因素如学生对老师的喜爱程度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单来说,在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中认为,如果我喜欢这个老师,我就会在他的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如果我不喜欢这个老师,那课堂听课质量也会急剧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应明确课堂教学目的,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学生,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课堂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道德含义的深入理解,也愿意去听老师分析实例,讲解概念,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外在动力源泉。
结束语:
        一个人是否成功没有既定的标准去衡量,但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是否遵纪守法都有章可循。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思维应该从小抓起,在学生起初接触“社会”时就进行培养和灌输。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做一个有道德、知善恶,明事理,遵法纪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注重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使学生在思想道德层面达到一个高层次,成为一个由内而外真正优秀的人,更好地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杨.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 魅力中国,2021(8):212. DOI:10.12294/j.1673-0992.2021.08.334.
        [2] 刘宝龙.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 新一代,2021,25(6):107. 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1.06.095.
        [3] 潘竞扬. 论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学周刊,2021(7):74-7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7.036.
        [4] 陈同秀. 新时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 学周刊,2020(2):29.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2.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