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姜雪萍 李艳
[导读] 劳动资源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的关键一环
        姜雪萍  李艳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小学  257000
        摘要:劳动资源是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能力、劳动价值观的关键一环。但自设立劳动教育课程以来,对于劳动课程资源开发这一环节关注度低,在资源开发优化上存在问题。面对此种情况,现系统的对这一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劳动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
        关键字: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深度开发
        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已在各地区的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平台搭建等方面有相关设置,但距离我们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目标,还有差距。为了更好地在本地域培养、树立和践行正确的劳动观,笔者拟从劳动课程教育资源开发现状出发,探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几点问题。
一、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存在偏差
        首先,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劳动教育课程如果要体现其育人价值,就必须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三维课程目标为教育目标,实现其课程价值。目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却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目标偏向于功利化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习惯、劳动素养和劳动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
        2.课程目标的适用性低
        当前劳动教育课程目标适用性不强。首先是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缺乏一定的普适性,比如城市和乡村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一致,缺乏具体可行的地域适用性。没有考虑到农村城市实际情况的不同制定具有地域适用性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过于单薄
        劳动教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习惯、素养、品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一门课程,其内容应该十分广泛,且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与时俱进。目前很多地区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仅包括简单劳动活动等外显的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过于单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的课程资源在各地区适应性差
        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很难适应统一的劳动课程体系,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民情、民族分布状况、各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课程教学的执行度等都不尽相同。所以统一的课程资源并不能适用所有地区的所有学校。
        2.校内外劳动教学资源整合力度小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突破,在相关课程中很难充分融入劳动教育理念,难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价值得不到发掘。

相关学科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其次,校内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较难整合。
二、课程开发的均衡性有待解决
        21世纪初期,我国就已经开始了劳动课程及其相关资源整合的课程,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
        首先,是各个层级间的不均衡。上级教育部门对于劳动课程及其资源的应用制定出了相关的政策,但是逐级往下传达的过程中,却无法心很正落实到位,并且缺少相应的法制或者规章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得劳动课程的无法得到切实落实。
        其次,是区域发展之间的不均衡,劳动课程的发展和落实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保障,最直接的就是教师资源和配套资源。当下,尤其是乡镇小学,师资本身就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劳动教师就显得更为匮乏,而一线城市的现状较乡镇学校要稍微好一些,可劳动教师有关的薪资待遇,绩效考核等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机制,也严重阻碍了劳动课程的发展。
        最后,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不均衡。当下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针对劳动教育开展相关课程和实践,但是家庭教育中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当堪忧。
三、区域内劳动课程开发的规范性有待提高
        首先,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课时安排不足且教师配备数量不足,其原因还在于缺少标准的、可操作的评价机制。由于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与反馈效果,从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劳动教育评价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缺乏规范,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其次,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国内虽然开始重新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但是在教育领域上的经济投入重点也更加侧重于应试教育科目,对劳动课程的经济扶持力度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劳动课程专项资金被其他课程所挪用,资金落实不到实处的现象。资金配给的不平衡,导致劳动课程资源的供给失去了发展的经济基础,使其难以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最后,考核评估系统不完善。现阶段,国内大部分中小学地区仍把应试教育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为升学的重要指标,没有把劳动教育纳入升学的指标之中,忽视了劳动课程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另外,大部分中小学也没有把劳动教育列为教师政绩考核的因素之一,导致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授课时比较随意,应付检查,没有把落实劳动教育教学作为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傅小芳,丁宇红.常态化系统推进:区域劳动教育的苏州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9(5):11-13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7.
        [3]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4]康翠萍,龚洪.新时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皆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6):69-74
        [5]王维审.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概述[J].中小学德育,2018(07):5-9
        [6]卓晴君.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与展望[J].基础教育课程,2019(05):3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