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海勤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朔良镇第二小学 531509
摘要:数形结合思想作为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它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图形进行巧妙结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辅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直观深度的理解和认知,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主要针对数学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而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渗透可以将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不断提升。下面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结合思想的渗透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一、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过程中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结合教学内容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形,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正确认知,老师可以提前在网上搜集一些比较有趣的生活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比如小房子,小推车等等,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对长方体体和正方体进行直观认知,从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且鼓励学生数一数展示的图形当中有多少个是长方体,多少个是正方体?从而让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正确判断。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和学习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数学概念讲解中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涉及到了很多的数学概念,这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其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浓缩而且还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对这些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当中老师只是通过语言来讲解数学概念,学生并不能对数学概念的本质和内涵进行深度理解,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数学概念进行强化记忆,这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基于以上问题老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数学图形,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深度认知和理解,为后期学生更好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进行深度理解和认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游戏视频,游戏中展示了五个玻璃瓶,每个玻璃瓶里面放着数目不同的乒乓球,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调整玻璃瓶里面乒乓球的个数,最后让每个玻璃瓶里的乒乓球数量一样。
通过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图形的直观展示,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有了一个直观性的,深度性的了解和认知,这就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数学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建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建立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对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2]。让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准确把握和应用,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和提升。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统计图”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对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认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构建数学模型,老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里面学生的成绩、兴趣爱好以及身高体重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最后制成相关的统计图来进行直观展示,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统计图中反映的相关信息计算出学生的平均成绩,了解到学生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相关情况,从而将老师设置的问题顺利解决,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让学生将数学结合思想与生活实际进行了有效关联,不断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渗透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学知识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当然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要想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路,简化学生的解题难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应用,丰富学生的解题技巧,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解题质量,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3]。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完“除法”相关知识之后,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题目:“小红爸爸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而且小红爸爸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要大27岁,请问小红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小红的年龄是多少岁?”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到比较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对题意都没有进行理解。那为了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题目意思进行转化,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份线段来表示小红的年龄,而小红爸爸的年龄需要同样长度的4份线段,显然爸爸比小红多出了三个线段,那这多出的三个线段就是27岁,这时可以求出每一个线段代表的年龄,也就是27÷3=9,这样就很容易地得出了小红和他爸爸的年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有效应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题意进行准确理解,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解决问题更加省时省力,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因此老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应用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促进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深度认知和理解,进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敏. 数形结合思想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策探讨[J]. 东西南北:教育,2020(4):0168.
[2]曾秀. 基于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8):11.
[3]王波. 探讨小学高年级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