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吉
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中心小学 315722
随着语文教材的不断更新,推行之中也推进了语文教学的创新,便有了新奇多变的教法。而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中感受到的是热闹浮躁、纷繁复杂的“趣味”。这使教育者不禁反思:我们真的要这样教语文吗?崔峦老师给了我们答案:“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在当下的公开课中,讲究起承转合要巧妙,教学语言要诗意,教学手法要新颖。课堂上老师激情四射,学生积极回应,这样一来一往之间仿佛什么都有,但走出课堂回味深思却又感觉一切都那样飘浮。所以,语文教学应倡导删繁就简,追寻简约美的课堂。
本文以部编本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公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笔者在磨课中不断修改的过程,展示课后所评所思所悟,以此重新解读教材,从语文的本质出发,打造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简要导入,削枝强干
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第一锤便是课堂导入。导入是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因此许多教师在课堂伊始为吸引学生的目光,设计大量的精美有趣的环节,虽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意,但目的也只为引入课题。
以下是笔者第一次《青蛙写诗》设计的导入:
学习活动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看图说话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小结:美丽的池塘,碧绿的荷叶,荷叶上蹲着一只小青蛙。这时下起了小雨,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2.设疑导入: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引出课题:《青蛙写诗》。
3.教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4.认识“诗”字。
5.认识“写”,新偏旁“冖”(秃宝盖)。
第一次试教时,笔者以图片激趣的方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图片中有什么,再引入“青蛙”后引出课题《青蛙写诗》,绕了一大圈。这样的导入在实践后便可看出问题:一是导入费时,揭题太慢;二是从学情看,图片虽易引起学生注意,但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把注意力放在有趣可爱的图片上,以至后面的内容被忽略;三是导入的语言繁琐无效,学生单说图上景物与课文内容无关,反而造成信息太多,问题无效。
针对以上问题,执教者对导入环节进行了修改,并再次试教。
学习活动一、情境激趣,引入新课
1.以“诗”入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读过什么诗?(学生自由回答)
2.认识“写”“诗”
那你们认识“诗”这个字吗?(出示字卡)谁来读?
过渡:我们能不能给他找找好朋友,组个词(指生说)。
相机出示词语:写诗
写:新偏旁“冖”(秃宝盖)。两个字合起来组成词语:写诗(开火车认读)
3.在美丽的池塘里,我们的青蛙朋友也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学《青蛙写诗》。(齐读课题)
修改后的导入意谈话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背诗过程中学到“诗”的含义,从而引出课题。这样的导入更直接,省时有效,在导入的过程中实现认字,理解关键字词含义的学习目标,一举两得。
简要直接的导入是有效课堂的前奏。教师围绕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运用简练的语言引入课题,同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简约内容,扎实基础
崔峦老师曾指出:语文教学中存在三大误区,其中一大误区便是教学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但时间不够,导致教学内容蜻蜓点水,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无法全部吸收。因此一篇课文不能面面俱到。
笔者第一次执教时,教学内容十分繁杂。识字时将每个字都单独出示,并都详细解读。如:
识记生字“点”
认识新偏旁“灬”。“灬”一般表示“火”,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点就是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的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这样教学没有侧重点,不仅没有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反而增加认读生字的负担。
又如生字复现巩固环节。笔者设计了一首儿歌:
池塘下雨风景好,
青蛙写诗本领高。
蝌蚪游过当逗号,
泡泡给他当句号。
标点符号要记牢。
本是为巩固生字认读目标,却在教学时发现学生读诗十分困难,变相增加识字学习量。
一堂课下来,教学内容丰富却没重点。短短40分钟,教师教得太多,学生要学太多,实在是“忙”!学生学得晕头转向且不扎实,学习目标难以落实。由此可见,教学内容并非越多越好,而要做到简约。“简约”不是简单,如只是盲目减少教学内容,压缩教学知识量,那是不可取的。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就是识字写字以及朗读。那么,简约的教学内容便可基于这样的目标设计,引导学生扎实学文本。因此笔者对《青蛙写诗》的教学内容做了基于学情的调整。
识字时注重生字认读与文本语境的结合,以认读为主,把生字放回课文的句子中,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识字教学获得生命力。学生自主读记,掌握字的音与形,并不断回文朗读体会汉字意思的变化。减少不必要的教学内容,以最质朴的方式达到学生识记生字的学习目标。
三、简化方法,返璞归真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电子白板、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当笔者刚设计这堂课时,最初想法就是追求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于是大量运用了多媒体动画、卡通板贴及小组表演等。自以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提高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但试教下来,不如人意。
笔者不断反思,发现低段语文教学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读,读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于是决定删除之前的种种花哨的手段,将课堂的有限时间留给学生朗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认识“点”“要”两个生字
师:美丽的池塘边下雨了,快看看诗歌的第一小节怎么写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师:在这一小节有两个新的生字朋友,先看第一个(圈出“点”)谁来拼一拼他的名字?
预设1:读准了,带着小朋友读一读【读音真准确】,指生读。
预设2:读不准(学生纠正,读错的学生再读),齐读。
师:“点”这个字很有意思,我们数数这个字的底下有几个点?
生:四个。
师:底下有四个点的偏旁我们叫做-四点底,一起读:四点底。
师:我们把“点”放回去组成了一个词语:“雨点儿”,谁来读。这个儿化音我们要读得轻一些,短一些,“雨点儿”。(跟读两次)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还有一个字宝宝(圈出“要”),拼一拼。开火车读。组个词,齐读。
师:生字都读准了,现在把他们送回第一小节,同桌之间再来读一读,这次要把句子读通顺了,开始吧。
2.再读第一小节,感受快乐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下雨了
师:是啊,雨点儿轻轻地落下来,老师想读一读这句话,你们仔细听。谁也想读?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师:下雨天真舒服啊,青蛙开心极了,它说什么?
预设1:读得不够快乐【这只青蛙好像不喜欢下雨天噢】,谁再来读?
预设2:读得响亮欢快【真是只快乐的小青蛙】,和他一样快乐地读这句话。
该片段的学习活动基点就围绕在“读”上,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进一步读出感情,循序渐进,没有繁多的教学手段。语文的学习就是靠“读”去“悟”,最简约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
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灵魂。”简约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但简约不等于简单。简约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凭借简明的学习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 (抓住关键句段),简便的教学方法 (以读为主线),达到一种真实、纯朴的境界。删繁就简,以此使语文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语文情趣,让简约高效成为语文课堂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