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玲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总校 255100
摘要:自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以来,教育工作者愈发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德育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班主任要积极承担起个人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体系中,并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新形势;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也逐渐成为了班主任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班主任必须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从实际出发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同时讲究策略,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引导,使之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从而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一、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渗透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注重补充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悦纳自我,掌握更多调节情绪、合理发泄的方法,同时能够树立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往等,以便潜移默化地增强其心理素质。具体来讲,班主任老师可以利用班会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画情境,以富有趣味的方式补充各种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辨是非、抵制诱惑,也可借助绘本来传递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产生不良情绪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排解和疏导自我,还可播放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视频,让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不断思考,结合自身经历内化相关知识,以便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沟通
身为班主任,还应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及时与之沟通,然后在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之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排解不良情绪,有效提升其心理素质。例如,当班级中某位学生成绩下降幅度较大时,班主任就要留意该名学生的情绪和状态,并与家长沟通,了解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推测成绩下降的原因,然后找到合适的时机邀请该学生谈话,且要注意态度、语气,给予学生充足的安全感,确保他们敞开心扉,待了解其近期表现异常的根本原因之后,班主任要给该学生提供建议,也可为其制定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学习目标,并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给予其更多关注和关心,使之重新振作,不断克服心理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建立朋辈辅导团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相较于班主任而言,小学生更加愿意与自己的同龄人分享喜怒哀乐,也更加愿意听取同龄人给自己的愿意,所以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加顺利地开展,班主任可以尝试在班级中建立朋辈辅导队伍,即培养几名值得信赖、积极向上且保密意识强的学生,教他们一些心理健康知识、疏导技巧,并对其进行反复培训,确保其在与其他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帮助,若不能解决,就要及时告知班主任教师,共同研究对策。当然,班主任要定期听取这些“小帮手”的工作反馈,了解他们近期帮助同学解决了哪些心理问题,并进行记录,同时据此观察被帮助的学生,看其是否真正走出了困扰,然后做好善后工作,再以此为例对朋辈辅导团队进行强化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会更加团结、友爱,心理上的问题也不会被忽视,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使之在亲身体验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鉴于此,小学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实践活动,设计不同的环节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便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马路上打扫卫生,使之体会清洁工的辛劳,并要求他们想象没有清洁工整个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然后借机告知学生“每个岗位都不平凡”的道理,使之树立尊重他人、尊重每一份劳动的意识,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去爬山,并在途中引导学生以爬山为例思考“如何面对挫折”,同时要求其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如“感觉很累,完全不想再走一步”、“想要立刻下山”等,然后到了山顶以后让学生回顾自己之前的想法,再描述自己当下的心情,使之明白“坚持就会胜利”、“克服挫折就能看到美景”等道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培养其不怕困难的品质,进而顺利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班主任要发挥自身职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会调节个人心理,并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不断提升育人成效,助力学生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欧良.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J].中小学教育,2021(04).
[2]夏文娟.新形势下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智力,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