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阶梯教学培养设计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涂娟娟
[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
        涂娟娟
        南昌市南京路小学 江西 南昌 330002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此,本文也将以小学生的成长为切入点,立足于语文课堂的设计,从阅读教学出发,分析小学语文阅读阶梯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阶梯设计
引言: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型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当下国家在宏观上对学校课堂的要求相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显的调整和转变,不再以简单的理论知识背诵为本位,而是更加强调技能的延伸和拓展,这种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提供了更加鲜明的思路。语文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特别是就小学生来讲,要尤为强调阅读的阶梯式设计,让学生能够不断体验成功,实现学习的有效过渡,减缓问题的坡度。
一、引导学生走进读者的世界

        要想对文章作出更为深刻且精准的解读,就必须要了解写作的背景和社会面貌,白居易也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著。只有解读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才可以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考虑特定的问题,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和目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又是什么。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讲解特定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由于这篇文章写作于民族危难之际,而现代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他们几乎从未见过战争的苦难,所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周恩来总理为何发出如此疾呼,为何树立如此志向和信念。因此,教师就应当为学生介绍文章写作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的苦难和困难,并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跟随中国发展的历史,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本质,激发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摆正自己的读书目标。

二、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

        语文本身就与生活的联系尤为密切,所以基础知识也可以与社会实践一一对应,而学生的学习必然是以特定的理论为前提的,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尤为相似的。对此,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情,不仅要保证自己能够与文本展开对话,同时也要思考学生在实践的时候需要调动哪些情感和知识,他们有可能面临怎么样的问题,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自己又应当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资料,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和辅助。例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事迹》,《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两篇文章的时候,由于这一单元出现了许多描写科学技术的段落,大多数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由此,教师就应当总结出学生可能遇到瓶颈的关键点,例如因特网,原子核,农耕社会等等,并为学生播放图片或者是视频,给学生带来更加形象化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掌握重点词语,更快的理解文本的内涵,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程度。

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尽可能排除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让学生能够拥有特定的知识基础,来解决认知冲突。

三、设计趣味性问题

        在清除基本的阅读障碍之后,教师就应当把视野集中在课文内容上,设置出巧妙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这里所说的巧妙,主要指的是难易程度的适应性,以及内容的匹配性。教师不能让问题过于简单,那样会让学生感到一如反掌,过于困难的问题更是要排除在外,否则学生就会感到不知所措,他们会产生极大的畏难情绪,逐渐丧失阅读的信心[1]。对此,如果文章的理解难度的确较大,教师可以先设计相应的阶梯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在这里,教师要先让学生对问题本身产生兴趣,塑造跃跃欲试的学习氛围,搭建起与文本沟通的桥梁。教师要用分层问题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尽管学生在初次接触分层任务的时候,会感到无所适从,但他们会在练习中逐步掌握逻辑规律。例如,在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1~2个情节的答案,然后让学生据此概括其他的故事情节,这样可以先给学生打预防针,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循序渐进收获成功的果实。又或者,在学习《猫》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由于这篇课文贴近生活,而且词句大多通俗易懂,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完之后,设计出如下问题:你是否在生活中见过猫咪?你见过的猫咪和作者家的猫咪是否存在相似之处?进一步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还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关键词和关键句,提炼出文章的写作主旨,突破重难点知识。例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一篇古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抓住“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横“和“寒”,品味红军长征环境的艰险,并从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夸张修辞手法中了解红军展现出来的革命英雄气概。
四、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

        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是存在区别的,而他们年龄的分层也决定着阅读区间的不同。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推选出适合他们展开课外阅读的梯度文本,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独立自主的探究习惯。在这里,教师要先推荐图书,并结合专家的指示先展开自我阅读,如果有了特定的感觉再推荐给学生。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选择喜欢的文本,两者相互推荐,这样可以构建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到一起。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课外阅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督促学生定期做好读书笔记,针对文本展开多元化的总结,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点评和升华,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2]。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小学语文梯度阅读的设计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和视野的应有之策,也是提高学生信息提炼能力和总结能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写作背景的解读,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的方法,问题的阶梯性设计,课外延伸和拓展这几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梯度阅读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小学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秀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 中外交流, 2018, 000(046):276.
        [2] 牛蒸蒸.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C]// 2017年2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论文汇编.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