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程
树人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度研究的一大课题,同时直接关联着整堂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提问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程中,语文属于基础性知识较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多种角色,课堂提问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技巧和方法,在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开启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体会到文学之精华,思维上相互碰撞,敢于提出质疑,在问题的引入下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深度提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架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力桥梁,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密切,教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的内容,参考教材大纲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等多方面来创设不同的情境,向学生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使其引发思考和辨析,让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到语文的内涵、丰富的知识、语言的美丽。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深度提问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创新、批判、自己独特的见解获得发展,能够通过问题积极思考,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引发学生之间情感上的共鸣,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现在分析
(一)提问效率不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不难发现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问题提问,但是在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提问问题的价值,通常情况下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如:提前预习留下的思考问题,其中包括: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者根据所学课文提出一些课后问题,尤其是当这篇文章需要背诵某篇或某一段提出一些背诵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说围绕教学内容来创设的问题,并没有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深度思考和共同探讨,甚至有的课后问题对下一次知识的衔接毫无关联,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的学习兴致不够积极主动。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除了难以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之外,还有就是过于古板、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被动,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并不愿意积极配合、回避问题,甚至有的教师会在讲台上“自问自答”,接收提问的学生几乎总是那么几个,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比较懒散,对回答问题不主动、不积极,对教师具有依赖性,需要不断引导,就差教师直接把答案说出口,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深度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提问方式灵活多变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来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在问题提出后既能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又能够抓住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够擦出火花,让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的想法越多越能带动课堂氛围,使语文课堂呈现出流动型状态,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通过一个问题能够以点概面,从中扩散出多个知识点,知识之间是环环相扣、自然衔接的,并且还能给学生带来悬念感,也就是常常说到,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要学会留白,这个留白能够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吃透课文内容,将文章读懂、读透,理解作者的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内涵。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要随机应变,具体的提问方式如下:
1.直问。直问顾名思义就是直截了当,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直接提问,问题非常明确、清晰,不拐弯抹角。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当引入新课时或者复习旧知识,巩固及讲解分析时采用直问的方法效果会较为明显,如:“所学文章的体裁?文中主人公是谁?”等问题,非常明确地提出。
2.曲问。所谓曲问的提问方式就是教师通过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提出问题,没有那么直接,问题的提出会引发学生思考,最终还会落实到中级问题上。也可以把曲问这一提问方式,理解为使用“迂回战术”,使学生在思维上有更好的发挥,能够开动脑筋,学会换角度分析问题,通过思考这一过程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调动思维达成最终目标。
3.反问。反问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反方向的提问,提出一个假设,并制造出问题的矛盾,让学生能够从中对问题进行解析、思考、探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深入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熟练掌握、全面理解,具有层次性的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思维逻辑、举一反三的多方面能力。
4.追问。追问的方式是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的问题来做出一定的判断,再进一步的提出接下来的问题。这样的提问方式,确保知识的衔接性,并且对知识的理解上会越来越深入,同时教师还能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全面了解,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在不断追问下,问题越来越深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通透,逻辑也非常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二)合理设计搭建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从多视角、多方位找准切入点,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开放性、多样性具有深度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问题能够积极思考、批判。要想在课堂上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了如指掌、研读文本,分析文章中的情节矛盾点、知识留白、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的点、引发学生思维等,结合以上这些情况来创设课堂问题,才能达到学生深度思考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这篇文章让学生产生困惑的知识点在于题目中写到圆明园的毁灭,这“毁灭”二字在文中却有大量的笔墨描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在教师的安排下,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认真阅读,通过阅读课文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宏伟壮观的景象,曾经的辉煌使人感慨万千、引以为豪。这样的描写手法能够反衬出侵略者的恶劣行为,表达对他们的愤怒,从而增加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对问题产生了质疑,才能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时主张开放性,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在同一问题的提出下获取不同的感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秉承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创设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跃飞.走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19-120.
[2]孟宪超.深度提问,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天津教育,2020(1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