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晶
宁夏银川市阅海第二小学 邮编750000
摘要:应用题在小学三年级教学开始,便是教学重点内容。由于应用题解答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对相关问题进行拓展,并运用相关数学公式进行解析,因此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那么,如何解决这样的数学难题,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到应用题解析的快乐体验中呢?带着这样的教学思考,本文以三年级数学应用题为例,展开趣味化应用题教学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年级;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前言:
小学三年级学生,进入小学中段学习过程,这个时期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师应借助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有效地进行学生逻辑能力的提升。由此,教师可针对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应用题着手,依托趣味化教学模式,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应用题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玩乐中达成对应用题的解析,促进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提升。
一、游戏模式,展开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以游戏模式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展开趣味化应用题教学,是最直接有效的趣味化教学模式之一。教师依据这个年龄段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将学生认为晦涩难懂的应用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这道应题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并最终完成解答。这种形式的应用题教学,将学生学习兴致调动起来,学生踊跃加入游戏中,领会有趣的应用题学习乐趣,从而喜欢上数学应用题,不再有畏难情绪的发生。
如,《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时,针对其中的应用题“一块长方形玉米地,长6米,宽3米,周围想围上篱笆,篱笆的长应是多少米?假如玉米地的一侧靠墙,篱笆至少需要多少米?”教师教学时,就可融入游戏“走一走”,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游戏活动,每个小组成员中6位学生站成横排,其他3位站成竖排,同时另一小组的9位学生与他们以同样的模式,相对而站。游戏开始,两个小组的学生围成一个长方形,教师作为指导者与游戏裁判,站在学生们围成的长方形中间,发出游戏的号令,当教师说道“6乘3时,哪个小组成员最先答出,这个小组既得一分,教师接着说6+3乘2,学生们快速的做出反应,这时教师就可以对这道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观察自己所站的队形,而后讲接着讲解这道应用题其实就是在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应用题题中篱笆的周长。学生经过游戏的体验,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对应用题的思考,并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有效地完成应用题学习的目标。
二、故事演绎,进行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对于审题过程的阅读理解一直是难题。那么如何就应用题的阅读,引导学生有效地理解呢?可以借助故事的讲解与演绎,激发学生想象力,以此警醒趣味化的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轻松地理解应用题内容的基础上,顺畅的完成整体的解题过程。同时,学生经过教师的故事演绎,轻松完成对其中知识的理解,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已知条件,运用恰当的数学公式,完成整体的数学解题过程。
如,《笔算乘法》教学时,可就其中的应用题“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500千米,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这辆货车早晨5点从甲地向乙地出发,中午几点能到达?”教师开始通过故事的演绎,完成对这道应用题的讲解“小明的爸爸是一位大卡车司机,他是一个吃苦耐劳的爸爸,他每天很早就开着他的大开车开始运货,长年累月奔波在甲地和乙地之间这500千米,对于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已经了如指掌,时间掌握的非常精准,他的大卡车每天就是以8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行驶,稳当地前行。这天早晨他的爸爸5点准时出发,去乙地送货,同学们,咱们一起帮助小明的爸爸,看看他几点能到乙地吧。”学生经过教师故事的演绎,理解这道题的含义,找到解题的思路,通过笔算乘法的公式,轻松愉悦中完成数学应用题的学习与练习。
三、实践体验,总结趣味化应用题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借助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教师可通过生活趣味性的实践体验,借助数学应用题趣味化的解题思路,总结整个趣味化模式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这样的总结过程,也是学生兴致增强的过程,教师经过总结与梳理,不断提升趣味化应用题教学总结能力,帮助学生借助趣味化应用题实践体验,理解应用题的应用含义,找寻题中所蕴含的已知条件,已知条件明确的情况下,轻松地理解并解答出这到应用题,兴致勃勃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如,《面积》教学内容中的应用题“一张正方形的大白纸,它的边长是10厘米,剪掉一个6厘米长、4厘米宽的长方形,剩下的部分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针对这样的应用题,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进入他们喜欢的手工制作中,透过裁剪形式,计入趣味性数学问题探究过程,找出这道关于应用题解法的方式,有效地完成正确的解题方法积累。同时,教师作为指导者应注重观察学生实践体验过程的表现,了解他们所运用的方法,并就不同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并给予实践体验过程,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就如小明在裁剪体验的过程中,就运用了三种方法:他首先从正方形纸的一侧,运用尺子量出长度为6厘米,宽度为4厘米的长方形,然后进行裁剪,第二种方式是从正方形纸的中间进行裁剪,第三种方法则是按照纵向的方向进行的裁剪。这三种实践裁剪的方式不同,所以计算剩余面积的时候所运用的计算方法不同,但是得出的结果却是相同的。教师针对小明的这一做法,应及时的在了解之后,给予鼓励,引导其他学生也可以拓宽思路,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在其乐融融中,有效地完成对这道题的理解。同时,学生们经过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体验到数学应用题学习的乐趣,不再惧怕应用题,有效完成应用题的学习目标。
总结:
总之,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进行趣味性的应用题教学,使学生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模式,从教师设计的游戏模式、故事演绎过程、实践体验的趣味中,兴致勃勃地进行数学应用题问题的思考与解答,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理解数学应用题能力等综合数学能力,让学生喜欢上应用题,继而喜欢上数学学科。由此,教师可借助应用题教学内容文字的优势,展开趣味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郭建川.小学数学开展趣味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家长,2020(02):46+48.
[2]余杰.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趣味应用题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0(1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