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宋伟芳
[导读]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度明显加大,趣味性减弱
        宋伟芳
        浙江省衢州新星初级中学  324000
        摘 要: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难度明显加大,趣味性减弱。怎样做好铺垫,创设恰当的导入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已成为大多数初中数学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其中课堂导入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有效导入;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开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关系到这堂课的效率。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方法的探索,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式单一
        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惯用传统的“复习导入法”。单一的引入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造成数学课堂的死气沉沉。教师缺少了钻研的精神,导入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够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不能真正达到自己应有的实际教学效果。
        (二)不能合理掌控
        对于新课的引入要求具有严格的时间控制,一般以2分钟左右为宜,绝不可能延迟到5分钟以上,否则整堂课就会头重脚轻,主题也不突出,并且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一部分教师,在导入的时候,目的不明确,单纯地完成导入工作,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导入内容也与课程内容存在重复或不符之处,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无法调动起来,学生无法正确获取课堂教学知识。另外,也有部分教师一味地担心导入过程太快,尚未把新旧知识紧密地衔接在一起,就草草收场,导入效果也欠佳。
        (三)缺乏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它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教育技能。导入环节中的教学语言应该简明扼要并且富于启发性,既要能够做到充分地唤醒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记忆,又可以充分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意愿。但是部分数学老师的表达能力较差、语言生硬、说话不清、语速较慢,使课堂氛围缺乏感染力。
        二、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动手操作导入
        设计恰当、紧扣主题的数学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切身体验,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常用的活动如折纸(轴对称)、作图(尺规作图法)、剪贴(相似、全等)、拼凑(割补法)等。如在教授八年级“勾股定理”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七巧板”,体会勾股弦图的奇妙之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等腰三角形”,用轴对称知识做基础,引导学生一起折叠、剪纸顺利导入新课。这种过渡自然有趣,能使学生很好地感知新知识、理解新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类比导入法
        有些数学知识的表现形式十分相似,这是因为它们之间本身就存在内在联系,对于这样的课型,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学生在小学学过分数,教师在教授“分式”时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列出分式,比较分式与分数的异同,观察、比较得出分数的分母是数字,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表示,二者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类比分数构建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与分数的异同,减少学生的认知困难,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迁移,培养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数学观点。
        (三)复习导入法
        知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如若老师把握恰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理想效果。例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除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复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然后组织学生思考加减法互逆的情况,从而引入除法法则,这种“先行组织者”方法导入,容易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当然,课堂导入和教学过程一样也要紧扣学情,要和学生的知识水准、能力水平相契合。
        (四)故事、实例导入法
        好的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还富有耐人寻味的育人哲理。大多数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数学知识点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背景,其中既有数学家的趣闻,又有许多生活中的数学故事,这些饶有趣味的数学情境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方法和育人价值。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既能从中学习知识又能陶冶情操。
        (五)悬念导入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悬念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制造悬念,刺激学生积极思维,投入学习活动中。此时学生处于一种一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教学过程将随之顺利、高效地开展。
        例如,在判断两条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的时候,学生首先通过观察,对线段的长短产生一个预先判断。通过课堂中的讨论和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存疑或产生其他答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方式,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中,不但可以通过前期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首先产生判断,再通过实际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以此凸显新知识的概念,并由此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为后续课程推进埋下伏笔。
        (六)学科渗透导入
        横向联系、运用学生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物理、地理、英语、语文等)知识,有效地利用心理学的知识迁移原理,尝试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新课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利用已有知识帮助理解新课内容,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执教“反比例函数”时:可利用物理上已经学过的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的关系I=U/R,进行新课导入。
        三、结语
        导入是一门艺术,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种导入方式产生的效果各有不同。能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能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意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成绩的课堂导入方法就是好方法。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讲课水平,不断提升课堂引导艺术,到达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波.微课构建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探究[J].科学咨询,2021(1):231-232.
        [2]吴黄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能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6):411-412.
        [3]孟庆香.初中数学新授课有效教学导入方式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01):136-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