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薇
泰州市姜堰区张甸中心小学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网络与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充分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以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例,数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还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数学素养,促进数学课堂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围绕“信息融合技术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如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质量
前言:
众所周知,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不仅为公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还可以有效促进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时代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效提升了我国课堂教育综合水平。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则需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之间建立起一定联系,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数学知识的侧重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接下来,笔者将从数学情境的创设、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所学知识的巩固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具体如下: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数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在这一基础上,由于小学生具象思维发展的限制,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方面往往相对困难一些,进而影响知识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若想帮助具象性思维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性数学知识,则需教师对教学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分析,采取更加高效的教学形式,如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应用,以实现“抽象”向“具象”的转化,进而更好的完成数学知识的讲授。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程时,其教学目标便是帮助学生学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计算公式加以结合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教学目标中,学生常常难以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结合运用的原因,不明白具体应该如何将不同的面积计算公式结合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由不同形状组成的校园绿地图片,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请学生扮演绿地规划园,计算这一绿地的面积。而后请学生思考,这片不规则校园绿地,若是将其划分分为不同的形状,可以划分出哪些形状呢?经过观察,学生即可发现这片校园绿地可以分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形状。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即可引导学生将不同面积计算公式加以结合运用,以求出这一不规则绿地的具体面积。如此一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通过对不规则绿地图片的欣赏与观察,学生便可更好理解不同面积公式的结合应用,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纵观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便会发现现阶段教学方式往往拘泥与“讲与听”的桎梏中。具体而言,则是指学生学习方式过于单一,知识的掌握都是从教师的讲解中获取的,教师讲了多少知识点,学生就会学习多少知识点。
短期来看,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不错的推动作用,然而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导致学生出现探究能力低下的情况。基于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则需以学生探究能力不足为导向,设法采取新的教学形式,如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这一课程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正方体、长方体与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师即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由来过程。具体展开,教师可以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正方体与正方形关系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探究。如教师提问:“同学们,请大家观察多媒体中的正方体的展开图,请大家告诉老师,你们都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呢?”,学生回答:“看到了正方形!”。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请大家继续观察,这个正方体展开图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呢”,学生回答:“一共有六个正方形!”。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请大家继续观察,这六个正方形大小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没有区别”。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引导探究下,学生便会明白正方体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若想使得学生知识掌握更加扎实,则需经历一个“学习知识——练习知识——巩固知识”的流程。其中,知识巩固作为学习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在学生眼中,知识学习的最主要环节便是课上学习,课后练习与巩固都是无关紧要的。基于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则需及时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理念,帮助学生认识到课后知识巩固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图形与几何》这一课程时,为帮助学生在课后更好的巩固这一课时的重点知识,让学生扎实掌握明确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师即可将上述知识点录制成微课视频,将其上传到班级公众号中,鼓励学生在知识学习后进行观看,进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对课上知识进行回忆与复盘,使其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掌握不够充分的知识点,达到一个查缺补漏的巩固效果。如此一来,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学生便会在知识学习过后获得“二次学习”的机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进而更好的掌握《图形与几何》这一课时的知识重难点,完成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实现数学学科的教育意义。
总结:
总而言之,在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出现即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仿佛为教师的知识讲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仅可以使得知识的讲解更加轻松,还促进数学授课综合质量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则需抓住信息技术这一新机遇,掌握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将其与数学课堂充分融合起来。相信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4}(29):22-23.
[2]李道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新通信,2021,23(11):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