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睿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西青区 300300)
摘要:本文研究达尔克罗兹与卡尔奥尔夫两位作曲家的教学方法,两人都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20世纪以来,由于心理教育学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外音乐教育领域涌现了许多崭新的理念和方法。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这些新理念和新方法在我国迅速传播,从学校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到校外社会音乐的借鉴推广,其影响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这些先进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将奥尔夫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思想进行比较探究,使我们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结合我国的音乐教学现状,体会音乐所带来的魅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形成之后产生的,受到了达尔克罗兹的影响。但由于各自的国家、历史背景、社会条件的不同,造成其哲学观念的不同,这又必然会导致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对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历史文化背景、教育出发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了音乐教学的实际含义,进一步提出了我国达尔克罗兹,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新的发展方向。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儿童早期音乐教育领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地或者有组织地推广使用,这必将使我国音乐早教事业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们对这些教学法的学习与借鉴仍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些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还有待深入,特别是如何做好这些教学法的“本土化”工作,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和音乐文化传统,适合我国儿童心理特质和接受特点的音乐教育体系,还需要不懈地努力。
卡尔奥尔夫 (1895 - 1982) - 德国作曲家和教师,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成员 (1950)。卡尔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最著名的作品是康塔塔 Carmina Burana (1937)。作为20世纪的重要作曲家,他也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教育界,他最出名的是他的作品“Schulwerk”(1930-35)。其简单的乐器即使是未经训练的儿童也能相对轻松地演奏乐曲的一部分。Orff 的想法与 Gunild Keetman 一起体现在一种被称为 Orff-Schulwerk 的儿童音乐教育创新方法中。 “Schulwerk”一词是德语,意思是“学校作业”。音乐是基础,汇集了运动、歌唱、表演和即兴创作。 流传于全球 40 多个国家的儿童音乐教育最著名的概念之一是 Karl Orff 的概念——“Schulwerk。儿童音乐”。他的教学法的主要原则——“我们边做边学”——让孩子们一起表演和创作音乐,在真实的现场表演中学习,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而不是科学理论化。
Emile Jacques-Dalcroze (1865 - 1950) - 瑞士教师、作曲家、音乐作家、公众人物。 Anton Bruckner 和 Leo Delibes 在作曲课上的学生。从 1892 年到 1910 年 - 日内瓦音乐学院教授。 1910 年,他在赫勒劳组织了音乐与节奏学院。 1915 年,雅克·达尔克罗兹研究所在日内瓦成立。随后,他的思想发展到欧洲和美国的城市,1920年他访问了莫斯科和彼得格勒。acques-Dalcroze 开发的音乐和节奏教育系统,通过可塑性运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视唱练耳、即兴创作和优律诗。 Eurythmic 是 Dalcroze 的发明。这三个部分同等重要。 Eurythmy - 教授音乐节奏运动,如果你可以这么说的话。
音乐教学体系的文化背景
1.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历史文化背景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产生、成熟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使广大民众迫切的寻找精神上的安慰,这就促使了各个领域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推动和形成了达尔克罗兹感知自己、表现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在音乐学院当视唱和和声教授时,他发现尽管学生演奏技术很出色,却不能很好地感受和表达音乐、缺乏对音乐的敏锐感受和积极反应。这就促成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观念的形成。
2 奥尔夫教育体系历史文化背景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等同于柯达伊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在“音乐之乡”——这样一个有着深厚音乐基础的德国发展起来的。在这样一个被传统音乐深深浸泡的环中,要想有较大的突破,就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这就促成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德国当时的经济发展迅速,教育与生活水平的丰富促使国民的音乐素养得到了提高,这就为奥尔夫用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音乐教学提供了可能。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教学实践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三部分内容组成。尽管体态律动由于其独创性和科学性早已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音乐教育手段,并成为了独立的学习领域。但是,达尔克罗兹本人更愿意把他的音乐课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1 奥尔夫乐器的产生20世纪初,许多音乐教育家在思考音乐教育的改革,他们认为对于音乐教育有重要意义的节奏训练及音准练习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打击乐器引入到学校音乐教学中,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巨大进步。它成了教学的器材和培养丰富想象力的工具,从而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观念,这种观念肯定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首要作用,对“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原理予以反对,突出了对人的天赋、内在激情和感性的重视。
2 乐器教学和使用——奥尔夫乐器教学的意义奧尔夫乐器的诞生来源于一个教育原理: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学到音乐。新的教学一改过去以抽象的理性来进行初级音乐教育的陈旧方法,而是采用先感性、后理性,从音响开始的新教学法。这对于先技术、后音乐的旧教学理念而言,也是一种革新。
(一)相同点
早期时候,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都 参 加 学 习 古 典 音 乐,他们都非常喜爱舞台艺术,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舞蹈演 员,但 是对舞蹈、肢体里面的各种动作,他们却都很喜爱;对于作曲与器乐教学,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都非常希望它们不仅仅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也希望能够将其运用到学校课程里并作为学校课程内容来学习;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都努力争取将音乐的社会功能与音乐本体的审美价值联系起来;在他们早期的艺术实践观察中,达尔克罗兹和奥尔夫都共同目睹了舞蹈这一情感表达方式,并认识到节奏运用的质量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二)区别和联系
1、从职业身份转变上看,达尔克罗兹原本是一个专业音乐教育者,他是为解决音乐教育问题而渐渐涉足于作曲 领 域 的。而奥尔夫原本是一个作曲家,他是从一个一作曲为专业的作曲家转变成为从事音乐教育的音乐教育家的。
2、从如何对体态律动方法的应用实践的研究来看,达尔克罗兹在运用中比奥尔夫要艰难很多,奥尔夫有幸得到了关键人物的大力支持,比如多罗西·均特等人。他可以在均特体育舞蹈学校中不停地、反复地开展实践,而达尔克罗兹却没有那么幸运,他却需要请到在校大学生中的志愿者来实施自己的课堂具体练习。
3、达尔克罗兹的研究期初就研究小朋友、青少年以及成人,但奥尔夫刚开始研究的是青年和成年人,从这一点来说,达尔克罗兹刚开始的研究对象要比奥尔夫广很多。
4、教学理念与产生途径的不同,达尔克罗兹的“体验———表达 ”理念对肢体的发展很有作用,可以快速提高其表达能力、音乐与肢体动作的融合性,并倡导从新的角度学习音 乐;奥尔夫的教学理念是“原本性音乐与舞蹈教学方式”,他更多强调通过律动和音乐的巧妙结合以及他们相互的作用,通过实验形成乐器、舞蹈、音乐三者统一的、具整体艺术的教学方式。
5、奥尔夫对体态律动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达尔克罗兹的影响和启发,达尔克罗兹开始时认为体态律动是“动作和节奏的结合”,后来又将其作为教学法,这启发了奥尔夫在这个基础上将体态律动的范围扩展到乐器演奏与戏剧表演等范畴。
[1] 乔雅荣 . 国外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
用和比较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 陈旭 .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运用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探
索[D]. 苏州大学,2014.
[3] 李鹏鸽 . 杨立梅关于柯达伊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探索[D]. 中国音乐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