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朱娟娟
[导读]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生赞迅速,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给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朱娟娟
        咸阳市彬州市公刘小学 7135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生赞迅速,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给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落实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中寻找其外在变化,从成功案例中寻找其内在变化,从而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以此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2现阶段,很多青少年少年儿童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或者不想劳动、抑或者不会劳动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于大学、中学、小学各学段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体育教学;应用探析
        引言
        劳动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与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引导学生艰苦劳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端正劳动态度。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还没有真正成熟,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丰富劳动经验、提高劳动精神,教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小学生的社会性,让小学生认知学校以外的世界。
        1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劳动教育不受重视
        现在的一些小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家长也不赞同小学生劳动,认为只要能应对文化课考试即可,而且劳动课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这就导致小学生缺少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1.2师资力量薄弱,劳动教师缺乏专业性
        有些学校没有设立劳动教研组,没有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而其他学科的文化课教师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带学生学习基本的理论常识,或者做一些基本的劳动,如打扫班级卫生,擦玻璃,打扫门外的卫生分担区,这些无法将劳动教育的价值落到实处,甚至会使学生对劳动课产生厌烦的心理,不能领悟到任何与劳动相关的道理。
        1.3家庭教育缺失,自理能力下降
        现在的小学生缺少自理能力,即便是最简单的洗衣叠被等家务都是由长辈来完成,而学生只负责学习。城市的学生更是没什么劳动可做,家长认为提高学习成绩才是重中之重,劳动长大了再做也不迟。这就导致学生在迈出校门后依然无法自理,极其缺乏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2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析
        2.1设计劳动情景
        情境教学是大中小学各阶段都会运用到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情境的模拟与设计,有利于学生高效地融入到学习之中,乃至让学生更有效地习得相关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会表现出对新知识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从而使得小学生对于情境模式的教学,会更加地投入与兴奋。因此,体育教师在考虑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合于体育教学中时,可以设置情境模式教学法,如插秧及收割稻谷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布置四块场地,将本班同学分成四组,ABCD组,AC两组为插秧组,BD两组为收割稻谷组,这样在初始阶段,由AC两组同学在两块场地中分别按照等距离放置标志盘练习,完成相应标志盘摆放之后,BD两组同学分别到AC两组插秧的场地中收取稻谷(标志盘),继而AC组同学与BD组同学在完成相应的交换练习。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插秧与收割稻谷的形式完成劳动。

或者,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趣味比赛的形式,如教师将标志盘(相当于秧苗)放置在固定的场地,每组同学去标志盘位置,只能取5个标志盘回到场地中进行摆放(相当于插秧),四组同学同时进行比赛,看哪组同学完成最多的插秧工作,失败的小组还有一点小惩罚。这样,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求胜心理,在情境中体验到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2.2发扬劳动精神
        精神的教育是贯穿于任何教育的始终,没有精神文明,何谈运动文明,何谈劳动文明。因此,对于学生精神方面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家都知道,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三方面要求,其中体育精神是体育品德的表现形式之一,劳动精神也是属于体育精神的一部分。劳动人民的本质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精神也是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或者运动竞技中同样得到体现。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话题。如搬运稻谷,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但如果利用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那么,搬运稻谷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如教师可以在不同场地布置一定的海绵垫,教师将本班同学分成四组,同时每组中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的团队,教师吹哨音代表天快要下雨了,同学们需要马上将稻谷搬运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在搬运的过程中,就需要同学们团结合作,将一块块海绵垫搬移到另一块安全场地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
        2.3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应明确评价原则与评价标准。按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劳动教育评价的要求,根据“客观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评价标准。由于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因此要制定短期评价指标与长期评价标准、客观成绩评价标准与表现性评价标准。短期与客观成绩评价相对应,如一些具体测试;长期与表现性评价相符合,可包括劳动观念、创新力等。二是评价主体要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家政课程由家长作为第一评价人,社区课程由相应社区负责人作为第一评价人,教师作为整体评价人,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劳动教育的具体评价方式要具有多样化,对理论知识的测试可采用常规考试形式或是开展知识竞答赛,对操作实践的测试可采用组织大赛的形式,对观念、思想、精神的测试可采用团体赛、创新大赛等方式。
        2.4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制定统一的教材大纲和弹性可变的教材内容。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出发,形成不同学段学龄的特色理论教材与实践指导手册;构建形成满足新时代育人需要的劳动教育全流程研究生态。其次,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必修课程。基于“弹性可变”“因地制宜”原则,首先可以从家庭生活类、校园实践类、山野劳作类、职业体验类、创造智慧类五个维度着手,进行板块性构建,每个板块再进行具体设计;其次可分学段设计适合学生成长的劳动教育主题,以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实施。再次,因地制宜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各所学校应根据本土特色,制定课程内容体系。各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涵盖德育养成类、家庭教育类、职业技能类与创新教育类这四大类劳动,确保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挖掘各类教育中劳动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互辅互成,充分发挥五育并举教育格局的优势。
        结语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不断地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设计与劳动相关的体育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从而让小学生进行体验,从而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中,形成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继而实行教育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国.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J].新课程,2021(5):10-11.
        [2]张春英.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51-2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