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赛花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第十五中学 福建 霞浦 355100
摘要:针对很多学生出现的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信心不足,缺少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认为应从已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其次,要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教材启迪思维;再次,要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教材启迪思维;最后,要融进时政热点,增进课堂活,从而真正的使学生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学生;魔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改已多年了,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目前有两点是大家共同确认的:一是党和国家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重视的,制定新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要求明确;二是经过广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的不断改革、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许多思品课教师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喜欢的过程,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据调查: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很多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看法:既折服于它深刻的道理,又无奈它的晦涩难懂,所以,很多学生就出现了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信心不足,缺少兴趣,成绩差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缺乏一种“魔力”,给人的感觉总是一副冷冰冰的、干巴巴的、毫无生气的面孔。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之重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必须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艺术,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气氛,从而使课堂充满“魔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愉悦的学习。
首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人常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要巧设情境,激情荡趣,引发思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随机应变,情景交融,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的、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形式,如 “视频播放”、“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朗读一首诗”、“讲述一个有趣有启发的案例”等。例如我在设计“感悟青春”的教学导入时,我首先播放了青春健美操录音,让同学们在激昂、强节奏的乐曲声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与激情,从而牵动学生丰富而敏感的情感,起到师生共鸣的效果,那么动了“真情”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将随之迸发出来了。教师打动了学生,感染了学生,释放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让他们真实地参与和投入,与老师共享苦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其次,教学贴近学生实际,利用教材启迪思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道德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和挖掘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作为课程资源,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控制情绪时列举身边常见却无法引起人们注意的情绪处理方式:有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气时骂人、摔课本、撒本子;有的家长发脾气时打孩子、砸东西,过后,他们的情绪都有了变化。然后提出问题:(1)你认为他们能否控制情绪?(2)你认为他们的方式可取吗?学生从事例中结合生活实际肯定会得出能控制情绪,然后去分析不可取的理由,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要学会控制情绪。这一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会诊生活中的片断,在课上充分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说,让学生评,让学生想,让学生谈谈对情绪控制有自己的感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引导学习在情景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要求明确和掌握的知识,且让学生终身受用,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使课堂教学贴近学生而亲切真实起来;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形象的、巧妙迂回的提问,富有启发性的点拨,形式多样的练习等,诱发学生的激情,使之激情涌动,欲罢不能,力争做到,课前有悬念,课中有波澜,课后有余音。教师通过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环境,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特别是师生关系中受到激励、鞭策、鼓励、感化、召唤、知道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并进而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极大的学习热情。
再次,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许多理论概念显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对此, 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可以大显神通了。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而有效地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以其新鲜、活泼、生动的形象,就可以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从最不喜欢政治课,变成喜欢甚至渴望上道德与法治课。当然向学生展示的感知材料必需是丰富、生动、有趣,以便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在上“可持续发展”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12年已达72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又比如在讲授“学会自我保护”一课时,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课件并配上动漫《自我保护的问答歌》,从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例讲起,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情境,去深深的触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都围绕“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展开,或讨论,或总结,最后,多媒体展示两个情景让学生即兴表演。
情景一:假设你独自一人在家,这时有人敲门,来人自称是上门检查电路的,要求你开门,你会怎么做?
情景二:放学回家后的路上,遇到抢劫,你会怎么做?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使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能深深的植入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完成由“知”到“行”的过渡,实现品德的内化。但要注意结合教师情感和板书的融合,多媒体设备只是辅助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起主要作用。
最后,融进时政热点,增进课堂活力
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当代的中学生可谓见多识广,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他们讨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渴望倾听联系实际、生动活泼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道德与法治课。而时政热点就具有这些特点,它是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课程资源。而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效性很强的学科,将时事教育更宽广更深入地引进课堂,紧贴时代的脉搏,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魅力所在。时事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如:通过“两岸三通”、“确定每年3月28日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的爱国热情;“2008北京奥运”,“2010上海世博”,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于2010年10月27日公布、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2010年我国在自主创新的旗帜下,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天河一号排名世界第一、中国高铁速度惊艳世界、歼20成功试飞等,让学生真切体验祖国的强盛。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应用时政形式:如课前时政新闻五分钟发布会、讨论、讲座、辩论、演讲、抢答、黑板报新闻报道等,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鲜活性。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中,教师只有精心的设计每一教学环节,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我觉得只要能正视学生的实际和年龄发展特点,从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和方法,努力发掘有利的教学资源,我相信道德与法治课就会五彩缤纷,魅力无穷。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愿学,愿意被你的课吸引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的路。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教师对话》
2、《新课程的理念、目标与实施策略》
3、《新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