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生家庭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陈雅娟
[导读] 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会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极其多元化的
        陈雅娟
        福建省南安市榕桥小学  362300
        摘要: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会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极其多元化的,其中学校因素和家庭因素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尤其是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围绕学生家庭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以期寻找更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原生家庭;儿童发展;心理健康;影响;关系
        前言:
        在我国,儿女没结婚之前,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被称之为原生家庭,主要成员方是儿女与父母。原生家庭主要受教育者是儿女,同时对于儿童年龄段孩子而言,也是他们是个体最初学习和成长的场所,所以说原生家庭对儿童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原生家庭的概念,探究了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给出了有效开展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原生家庭对儿童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发现,原生家庭对小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且重要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幼年时期家庭对个体身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健康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心理健康,二是身心健康。生长环境十分友好的原生家庭,能够给孩子创建更加积极向上,干净整洁的生活空间,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得到保证;反之,如果孩子从小到大生活的环境充斥着吵架声和暴力因素,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往往会很曲折。
        例如:笔者班级中就有这样一位学生,该学生的原生家庭是离异家庭,父母离婚以后,该学生一直跟随爸爸生活,但是由于爸爸的工作比较繁忙,平时照顾孩子也不够细心,该学生平时随身携带的衣物和学习用品都是带有油渍的,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说明该学生的爸爸对他的照顾确实比较“粗心”。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该学生的身体状况也总是出现问题,每隔几个星期该学生就要请一次病假去医院看病,感染流感等疾病的频率明显要比其他小朋友高,这说明原生家庭对儿童的生理健康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是更大的,由于该学生平时的学习用品和贴身衣物上都带有油渍,很多有洁癖的小学生不愿意和他交朋友,这也导致该学生的心理比较孤僻,平时不愿意与他人进行友好交流。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该学生内心的挣扎会越来越多,内心思绪无法得到释放,迟早会滋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都属于心理教师应当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了帮助该学生适当摆脱原生家庭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心理教师和该学生的家长取得了联系,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辅导之后,家长对其关心程度明显加深了,有了爸爸的关爱之后,该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明显更有自信。同时,平时与妈妈见面和视频时间也增加了,让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生活态度和与他人沟通时,都变得活泼开朗了很多。这也说明,如果原生家庭对孩子投以必要合理的关注,学生的成长状况会更加健康。
        二、原生家庭对小学生三观产生的影响
        原生家庭给小学生带来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思想观念方面的影响,平时和小学生接触最多的,除了教师和同学,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原生家庭中的亲属,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亲属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其实就约等于学生的三观。上了小学以后,学生和教师会有更加亲密的交流,此时教师就会明显感到,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学生,可能就对同一个问题有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有些家长的教育思维比较科学,而也有一些家长培养孩子时容易犯主观主义和片面主义的错误,这就是原生家庭对小学生三观产生的影响。
        例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大街上捡到了一块钱,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有些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把这一块钱花掉,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应该拾金不昧,把这些钱交到警察叔叔的手里,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应当把这一块钱交给父母,这就是不同的家庭教育给学生造成的不同影响。学生和家长接触的时间是最长的,家长的生活观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生活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够起到辅助和引导的角色。因为孩子对父母行为习惯较为认同,也多在潜意识中对其进行模仿,这种外在表现不止是在动作行动上,也存在于思想方面。所以平时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对特定的事件形成全新的看法,比如很多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不会要求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借助课上的时间,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一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边让家长形成阅读教育的思想观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家长错误的思想观念进行道德分析,让学生用之前学习过的基本知识,自主判断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是否正确,让学生从小就形成辩证看待事物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完整的三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总结:
        原生家庭是个体最初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对个体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有着重要影响。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最初的课堂。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面对子女出现的各种问题都需要家长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去处理,正确的教养态度不分家庭、不分子女,只有从根本上做出转变才能灵活的实施教育内容,将教育效果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张长路,高倩.基于原生家庭视角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37(02):37-40.
        [2]吴雨薇.论原生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5(03):8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