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瑶瑶
浙江临海市回浦中学 317000
设计依据
近几年来,高中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写议论文”一时间又成为语文教学界热点。“引论-本论-结论”“叙-析-评”“引-议-联-结”等各种类型的思维路径为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指点迷津。但是这些思路只是行文的“法”,是达成写作目标的手段,却不是写作目标本身。如何让自己的思考走向深入,如何让自己的论证更有说服力,这也是写好一篇议论文至关重要的问题。
1935年至1937年,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精心编纂了一部极具创意的语文课本——《国文百八课》。他们在《议论文的主旨》这一讲中说到:“凡是文章都以读者为对象,都有读者的预想。议论文的读者和别种读者性质颇有不同,议论文的读者一种是敌论者,一种是审判者。我们写作议论文,情形正和上法庭去诉讼,向对方和法官讲话一样。”
这则课例,正是在实践夏、叶两位先生的理论要核。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如果能预想一个敌论者,肯定有助于使自己的论证更加透彻有说服力,也就能够避免思考简单化、浅显化,从而使自己的论证走向深刻。
教学简案
一、导入
假设朋友圈有这样一则内容:(PPT展示)
今天有点心塞,因为听见了一个很不幸的消息:
同学28岁,家中独子。确诊肝癌晚期,时日无多。他的妻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打掉了腹中五个月的孩子,并提出离婚。
两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好,门当户对型,同学父母苦求儿媳留下孩子,提出赠予上海的房产以及两百万现金,并且不需要女方抚养孩子、不让女方再嫁时还要带拖油瓶。
但是女方还是执意打掉了孩子。哎……
请同学们针对女方的做法,在后面留言,一句话即可。
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明确:议论的发生,是由于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看法。但是,这所谓的“不同”,并不一定是截然相反,可能还存在中间的交叉地带或者第三种看法。
二、确定观点,初步论证
这则朋友圈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网民激烈的讨论。现在咱们回浦中学文学期刊《浦秀》针对这一热点事件专门开设了“各抒己见”专栏并在全校范围内征稿。我要求每位同学都写一篇去投稿,你会怎么写呢?
(一)明确体裁:论述文。
(二)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三)尝试初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要求学生在纸上大致罗列下立论和驳论的角度,然后发言,教师择要写板书。
三、弄清对手想法,补充论证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有读者意识,就是你下笔的时候,心中要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写论述文也一样。(PPT展示:弄清对手在想什么——论述文写作的读者意识(看透对手,论述中应有的读者意识)。)论述文写作,同学们一定要弄清对手在想什么,他们会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抓住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反击,也能清楚自己的逻辑漏洞进行填补。
正反方同学分别立足于双方的观点,补充论证。
四、自由辩论,深入探讨
正方:我觉得男方家长这么做就是把女方当成生育工具。而且这个决定权本来就在女方,女方有权利受到尊重,没有人可以对她进行道德绑架。
反方:怎么就成生育工具了呢?他们正常结婚,然后夫妻有了孩子,我想这个孩子也有生存的权利吧。没有父亲的孩子就一定会有问题吗?她也可能会遇到一个爱他的人,接纳她母子,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
正方: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现实是很残酷的,大家不要受电视剧影响。即便遇见一个男的真心爱他,那肯定是这个男的也要有婚姻史,男方父母才会同意这门婚事,这样的男的范围一下子就小很多了,所以带着一个孩子改嫁是很难的。
反方:男方父母说了,孩子生出以后,不会成为女方的拖油瓶,影响改嫁。
正方:男方抚养就跟女方一点关系都没有吗?这是亲生孩子啊,一旦生下来就能够不管不顾吗?试想一下,这个孩子懂事以后,知道自己母亲还活着,他不会来找自己的妈妈吗?或者恨自己的妈妈?怎么可能说不要你管就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呢?
反方:他们是夫妻,是一家人,不应该有难同当吗?现在男方得了绝症,女方就甩手走人,连亲生骨肉都要扼杀,这说得过去吗?如果你自己是那个受害者,你不难受吗?离婚可以,等男方死了,女方不一样单身了吗?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提出,人家命都没了,你跟他说离婚,还说要打孩子,是个人都接受不了啊。
正方:那没办法,不接受也得接受,世事无常,男方的遭遇很让人同情,但是,不应该就此就对女方的选择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这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如果我是这个母亲,我可能会生下这个孩子,你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选择。舍己为人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对于并不想放弃自己利益而成全别人的人,这也是别人的一种观念,我们不能说什么。逼迫一位不想成为英雄烈士的人成为英雄烈士,这也不很残忍吗?
正方:一般人更容易同情弱者的一方,现在男方那边就很弱势,所以我们觉得女方的做法是不对,但是如果让她生下这个孩子,对这个女的来说也是残忍的。如果我们是当事人,我们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没权利指责这个女子的选择,我们既然能站在男方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利益,为什么就不能站在女子的角度考虑这位女子的利益呢?
辩论结束,学生总结“懂得倾听对方的声音后”,我们的思考有了怎样的深入和拓展。
教学反思
一、创设写作情境,克服畏惧心理
叶圣陶说:“写作原是说话的延续。”那为何我们的很多学生“谈作文色变”?我想这和我们长久以来随便抛个作文题或一段材料就让学生写是大有关系的。我们只注重结果,去(却)忽略了过程。如何让写作变成说话的延续,让一切自然而然发生,水到渠成?情境的创设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朋友圈留言,这是学生日常常做的一件事,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愿说、可说,畏惧心理消解于无形,话匣子就很自然地打开了。
二、设计教学环节,推进思维发展
从一句话留言表明立场到初步论证再到补充论证、自由辩论,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一步步推进。说理,是议论文的核心和灵魂。但是,由于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层次较低,看问题存在很多问题,说理能力也就薄弱了,写出的论述文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思想肤浅。由于对生活缺少观察、体验和思考,学生看问题表层化,浅显化,不会思考和分析, 更没有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缺乏自我。这可能也和过往的教育多注重识记,多强调集体的声音而缺少个性的培养有关,有的同学习惯人云亦云,习惯盲从,很容易受别人和环境的影响,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三)盲目偏激。这个年龄的学生对很多事情一知半解,缺少辩证分析的能力,导致一叶障目,容易出语绝对,表达观点不留余地,以为非此即彼,结果导致偏激。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课堂的有效引导和及时点拨。
三、以说促写,变换教学方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比如辩论激趣。哲学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辩论不仅能使问题明晰化,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但是,我们也要防止单纯的标新立异,为辩论而辩论。课堂的辩论应该是基于学生产生了不同观点,双方又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之下,自然而然地发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完全退居幕后了,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辩论过程中可能会偏离核心,这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保证辩论的质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得到展现,说理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朱光潜说:“创作像一切有价值的活动一样,他需要辛苦学习才能做的好。”课堂教学也应如是。学习、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是一条永远没有终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