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夏智文
[导读]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精神健康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夏智文
        湖北省黄冈市外国语学校   438000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精神健康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心理健康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就当前而言,关于这项工作的实际效果受到了一定的质疑,主要一个原因就教师和学生之间并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帮助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谈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中教育;班主任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对高中生实施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很多高中生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如何真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真正作用,是当前高中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影响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师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当前很多普通高中都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是学校和教师对于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缺少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还有很多教师占用心理健康课程的上课时间,导致心理健康课程越来越不受重视。很多学生受教师态度的影响,也不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导致出现心理健康教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做与课程内容无关的事的现象,心理健康课程的作用完全没有得到发挥。这些现象的存在也说明了当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非常重,校方领导、教师和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压力不知道应该怎么排解,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教育
        如果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个课堂,那么学校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并且学校的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因为学校会按照教育的基本规律、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理特征、社会发展大背景以及国家统一制定的教育方针和纲领来帮助学生获得最为集中、多样的教育,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多种交际关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地处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一些比较亲密的人际交往中,学生会有一种心理上的“趋同”,如果学生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受到比较极端的对待,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教师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尊重学生
        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交流的基本前提就是尊重,特别是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学生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到必要的语言上的尊重,很有可能会让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产生了一种抗拒交流的心态,最终导致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效果,所以在语言沟通上,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首先是称呼方面,需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来进行选择,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尽量使用“同学”作为后缀,如果觉得这样的称呼比较冰冷,还可以灵活使用“孩子”“姑娘”“小伙子”这样的称呼,能够拉近彼此距离。除了基本称呼的尊重之外,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尽量减少使用否定句,多用问句代替,比如“是吧”“对吗””“是不是这个样子呢”,对学生的观点要多予以认同,而不是一味否定。
(二)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单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将二者充分融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也应与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团体合作,共同努力,做好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本地知名的道德模范来校进行宣传传统美德的公益演讲,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社会组织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疏导。教师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去养老院照顾老人、在社区举行宣传法律知识和反对封建迷信的演讲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德育教育的核心,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和对活动内涵的理解形成健康心理,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学校和教师应多和家长沟通,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有序参与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的在校情况,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及时和教师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指引学生正确运用心理知识
        高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较为完整的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对自我身心状态进行简单调节。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具有针对性,以便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效解决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课程当中开展专题课程,如“如何处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怎样看待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通过这种专题训练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引。比如在“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使学生明白想要完成一件事情是有非常多的方法能够实现的,当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时,要总结经验选择其他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达到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积极心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打开心结,愿意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青春期的学生内心非常敏感,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秀英.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J].科学中国人,2020(20):261.
        [2]杨倩,李义鹏.高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20(33):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