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润泽生命 树立远大志向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魏丽丽
[导读]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魏丽丽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小学校    030045
【活动背景】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主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基于我校开展的“基于生态教育下的小学抽屉式阅读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我设计了课例《石灰吟》
        本课为六下四单元 “理想和信念” 主题单元第一课,语文要素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石灰吟》中,借咏石灰表达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我在教学实践中挖掘古诗内涵,让孩子获得这种力量,并爱上中华诗词,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以小组自学的形式学习古诗,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2.体会古诗在表达方法上的特征:托物言志。
        3.通过开展“在诗词中润泽生命”的古诗研究,能够从古诗中读出诗人高洁的品质,并从中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考验。
【精彩片断一】
板块二 探学   学习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于谦的 《石灰吟》。
二、了解《石灰吟》的托物言志写作特点。
1.自读《石灰吟》。
完成评价表1
             
        提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 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石灰能做些什么?(抹墙、用于干燥、吸湿、消毒……)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前自己预习古诗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填写评价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石灰能做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如:用白石灰抹墙,石灰可以涂在树的下半部分起到消毒的作用。
2.石灰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
看图:
        (1)生答,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2)看到这三个词,你想说什么?(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预设:是呀!原来石灰就是先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
3.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1)若等闲
        A.学生汇报。
        B. 师导:说到“等闲” 你会想到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石灰眼里,千锤万凿是若等闲,烈火焚烧也是——若等闲。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说明了同样的意思,就是“浑不怕”。
        总结:石灰经历了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最终粉骨碎身,它这么做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留清白在人间。
        请带着这种感情把古诗读一读。
 4. 知人论诗,学习托物言志。
        (1)这首诗的作者是于谦,你们知道是诗人多大年纪写的吗?(12岁)
        (2)猜一猜,这么年轻的他,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呢?
        (3)讲“于谦小时候的故事”。如果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样高声诵读这首诗?
        (4)课件出示:两袖清风的故事。如果你是临死前的于谦,你又会怎样吟诵这首诗,来向世人再次表明自己的志向呢?(配乐读)
        (5)小结:《石灰吟》伴随了于谦一生,也见证了于谦的一生。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赞美石灰,也是在——(抒发自己的志向,用石灰来比喻自己。) 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像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托物言志也成了咏物诗的一大特点。
         (6)物的特点和人的特点的相同之处?
        作者于谦把个人之“志”依托在石灰这一具体的“物”上借石灰表达志趣、意愿或理想,借石灰清白之身喻自己也要做清白之人,这就是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与其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是想借助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清白的指向,不如让学生通过于谦的生平资料自己,通过阅读去发现于谦的人生经历和石灰有着相似之处,进而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8)寻找自然界的咏物言志的“物”有哪些?
【教学反思】
        这次的抽屉式阅读课分为五大板块:启学——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探学——学习托物言志诗《石灰吟》,解诗意、知作者、悟诗情、明特点;助学——写志向说志向;悟志向;延学——拓古诗。
1.教学亮点:
        (1)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进步
        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从课的开始,他们就在自读自悟《石灰吟》,根据自己查找资料理解发现诗人于谦的志向和诗的特点;在共同探究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之后,学生们自悟课外查找的诗人的志向,还自己来写人生志向,写志向时更是异彩纷呈,好文不断,学生还填写了评价表并组内交流。生态教育下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研究,帮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拓展了古诗的领域,收获满满一抽屉的托物言志诗和诗人的志向,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立人”效果。
        (2)抽屉式阅读的甘甜
        真实的任务驱动,点燃了学生心中的志向。课前学生没考虑过“志向”这个问题。课后学生的志向逐渐形成;让语文服务于生活,抽屉式阅读的研究找到了教材和生活的接轨点以一篇带多篇,以点带面体现明显。在思考—实践—再思考中,促进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提高。
2.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的启学部分较长,压缩了交流展示的时间。
        (2)抽屉式阅读的跟踪评价还有待研究,评价表设计可继续改进。
        总之,传统文化下的抽屉式阅读设计还在探索的路上,正向荀子所言“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我愿行走在探之路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