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助力孩子打好生命底色——“三方”共读之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   作者:潘芳芳
[导读] 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儿童阅读的意义和独特价值成为语文教育的热点议题
        潘芳芳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沥海街道三汇小学 浙江省绍兴市312366   
        摘 要:随着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儿童阅读的意义和独特价值成为语文教育的热点议题。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明确儿童阅读的内涵及特点,充分发挥阅读对儿童的教育导向功能。基于“怎么读”这个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三方”共读一本书,以此推动建设有意义的儿童阅读生活。以“学生主体、教师参与、辐射家长”为自主原则,搭建起教师、学生及家长“三方”共读一本书的整体规划框架,使儿童阅读往广度拓展,向深度延展。
        关键词:共读;有意义感;创建策略;儿童阅读
        部编版教科书中的一大亮点便是“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其将课外阅读纳入了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这一增设,将课外阅读置于高位,强调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辅相成。那么,该模块的实施主体仅仅是家长与孩子吗?此纳入课程,而教师置身其间,同样不可缺位,仍应在课堂上乃至校内外有所作为。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都将是学生在课外阅读岗位上的第一责任人乃至主体实践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是紧密相联的,“三方”共读才能形成教育多元合力,彼此互补互助,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地开展阅读,人人阅读,而后爱上阅读,真正让阅读落到学生的心田。
        一、明确目标,亲近阅读
        (一)签订“读书承诺书”
        通过下发阅读倡议书或以班级钉钉群的方式,教师将本学期的读书活动及要求告知家长,并签订“读书承诺书”,达成教师、学生及家长“三方”阅读的共识,使家长感知亲子读书的意义,愿意接纳并融入阅读生活,承担起引领的义务和责任。这一份阅读承诺,促使家长与孩子彼此督促,在一定时间与地点定时定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大手牵起小手,家校同心协力,为孩子浸润书香营造一个好氛围。
        (二)甄选阅读书单
        每学期伊始,班级内统一购买三到四本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书籍,以提出明确目标,要求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本学期内有序地阅读完成。诚然,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浩如烟海,而对于书籍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基于教育普及的考虑,教师需占主导地位,关注学生的起点与困难,充分依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特点来选取符合其认知水平的书籍。如对于低段的学生,应选一些简单易懂,故事有趣的书籍;中段的学生可推荐现实英雄类的书籍,或是同龄人的故事书;到了高段,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类书籍产生了兴趣,教师可推荐科幻、推理等侦探小说,或是抒情文学及名人名著。此外,也可借助网络搜索查找,如纽伯瑞文学奖、冰心文学家、安徒生文学奖等平台推荐的书单。
        (三)每日阅读打卡站
        首先,教师是读书的示范者,更是读书的专业指导者。作为儿童阅读的有力“抓手”,教师需先行阅读,在阅读完成后需设计一些有吸引力、冲击力甚至是有争议的话题点,将其制作成阅读引导单,引发家长和学生思考并推进阅读。教师利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亲历一个较为完整的阅读过程,将课外阅读指导落实到实处。
        其次,根据学生的年龄、阅读难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适时设定每天的必读页数,教师、学生及家长“三方”以打卡单的形式,张贴于文具盒或书柜书桌等显见位置,每天进行阅读打卡,使学生始终感知到阅读是动态的、可见的、有共鸣的,学生在阅读中获得陪伴与扶持,阅读更易于走向运用实践,并形成习惯,从而一步步迈向阅读快车道。
        最后,要求学生及家长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重点及难点划标记、写感受、作批注,鼓励精彩之处摘抄背诵,交流感想,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每天的亲子共读时光,让家长和孩子在愉悦、轻松的亲密互动中,多维并举,让文字的熏陶如春风般潜入学生的心田。
        二、丰富体验,入情入境
        (一)人人聊书之“唇枪舌剑”
        余秋雨曾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学生在阅读中铸造、体验,那些突然而然的感受是及其珍贵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当日阅读的感受,教师抛出开放的问题,让学生去梳理他们自己的想法。例如:《夏洛的网》这本书好看吗?“夺斧”片段中,弗恩怎么样劝说爸爸不杀这头小猪呢?一只蜘蛛为什么愿意帮助一头猪?鼓励学生开展唇枪舌战的讨论,沉下心去看一看小蜘蛛夏洛编织的生命之网,让学生拥有更多关于生命、关于爱的深度思索。
        (二)亲子阅读之“可触可摸”
        爱读书孩子的背后往往有爱读书的父母。父母牵着孩子的手进入读书乐园,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们专注的神情,亲子间共读心得的交流,以及对于人物故事的讨论,相较于直接把书“丢给孩子”,这种有意义感的亲子共读更能把孩子带进阅读的广袤世界。

家长除了引导孩子领会这本书的经典之处外,还可再想想书里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家长可以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联,或是与孩子当下生活相关的话题。如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可以问一问孩子,假如你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去处理呢?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此时此刻,亲子阅读不再局限于共读一本书,交流谈心,这更像成为亲子之间默契的交流,精神上的陪伴。
        (三)师生共读之“相得益彰”
        契诃夫曾说,师生之间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有爱的气氛,这将有助于教学与教育任务的完成。课下,教师和学生分散阅读;课上,师生集中阅读。师生一起阅读、实践、探索、求知,教师教授理清整本书的目标体系和策略方法,通过遴选与统整,引导学生说说书中难忘的情节,看片断来复述故事的前因后果,或是当当小作家来编后续的故事,书内知识内容的闯关抢答,择取优美选段来有感情地读一读等等。学生的阅读逐渐被唤醒,其思维也将愈加开阔,也更愿意去交流和分享。师生携手,相互促进,成为有爱的阅读共同体。
        (四)“手绘书签”之情意绵绵
        把书里喜欢的事或人物设计成书签,将书签藏在喜欢的书里,彼此相赠,小小的一枚书签,传递浓浓的同窗情。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共读旅程”的回顾与总结,教师布置任务,鼓励每个孩子制作两到三张“阅读书签”,在动手写话绘图中回顾这一学期的“共读旅程”。书签上可以是三三两两的阅读心得,可以是色彩斑斓的内容导图,可以是绘制故事情节或是制作主人公表情包,也可以是书中的经典语句摘抄。学生以“阅读书签”会友,在班里内开展互赠活动,既交换了思想,又增进了感情。因该项活动不需要评比反馈,学生了无压力,虽然短小,但是鲜活有趣,学生更愿意投入其中,也加深对书籍的印象与好感。
        三、读书乐园,异彩纷呈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言:“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三方”共读就像是一把柴火,是营造儿童读书氛围的柴火,更是唤醒儿童阅读的柴火。当然,我们为阅读之火添薪,也要多方鼓风吹劲,让儿童阅读的火花成为燎原之势。
        (一)开放“墙壁文化”
        教室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阵地,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书香班级的营造应充分运用开放的墙壁文化,强化环境的外显营造,将班级的几面墙壁设计成开放阅读的“活书页”。“活书页”上可以是读书名言,可以是经典作品的传世佳句,还可以是大幅的好书推荐。与此同时,“活书页”保持不定期更换更新,使之成为营造读书氛围的利器。
        (二)班级“小书巢”
        班级“小书巢”的打造大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充分利用班级内的图书角“书巢”,以月为单位,每月初发动每位学生分享两到三本书籍放置到图书角,以月末为终结点,“书巢”内的书一月一换,时换时新;第二步,班级里成立“书籍管理小组”,小组内每人管理十本,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并由他们分别借阅给其他学生,在一借一还中培养学生爱书、惜书的人文情怀;第三步,所有书籍以借阅册的形式,登记入册,以防丢失,且书籍仅供本班内调配及借阅,真正做到让班里的孩子们读更多的“新”书。
        (三)从共读到共写
        学习就是一个共读共写的过程,通过“我们的班级日记”活动,让全班学生按各自的学号轮流撰写班级日志,用笔记录我们的成长时光,题材不限,内容多样,如写一写班级里今日发生的趣事,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可分享今日阅读的所思所想,也可向老师朋友诉一诉衷情。人人述诸笔端,让这小小的日记本在班级内传递漂流,暖暖的情谊在此间缓缓流淌,也让阅读的书香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间。
        四、结束语
        共读是一个动态而长期的过程,其常常会显现出多变性与复杂性,教师、学生及家长此“三方”的共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经年累月的。大语文时代背景下,阅读如爬坡,阅读参与愈长久、愈广泛,学生从中获取的滋养也就愈丰厚。每学期以这共读的三四本书为契机,作以抛砖引玉,让阅读变得温暖愉悦,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地去阅读更多的书籍,最终实现阅读上的自主飞翔。共读必将助力孩子在高品质的阅读中打好自我的生命底色,让孩子的生活中氤氲浓郁不散的书香。



        参考文献:
        [1] 郑宇.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快乐阅读中悄然成长[J].时代教育,2013(24).
        [2]刘双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
        [3] 王小能.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20(15):33.
        [4]吴娟,刘旭,王金荣.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师生共读模型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