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视听审美教育途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黎宇星
[导读] 由于审美是高中语文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黎宇星
        肇庆鼎湖中学  526070
        内容提要:由于审美是高中语文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017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在的地位。但是我国目前基于高考、中考选拔机制的语文教育,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或者讲练式教学,极少涉及审美和创作层面。即使建立在三维目标之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也是对审美能力培育的不够重视,未真正深入开展审美教育。本文试图以高中为主,结合初中,着重探究、解决如何通过试听的形式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把创新课堂教学结构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文学审美鉴赏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试听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
        
        审美是高中语文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学审美功用是高中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其高尚人格的完善。因此,开展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培育审美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视听是高中生接收外界信息的最直观、最高效的途径,而进入审美领域必须借助比较阅读和深度阅读,群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最适合开展比较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教学模式,于是乎,借助群文阅读鉴赏教学开展视听审美教育就成为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这一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视听审美教育的迫切性
        2017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但是我国目前基于高考、中考选拔机制的中学语文教育,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或者讲练式教学,将文章段落分成若干小节,再分别讲授或者合作探究概括、转述每小节理解句意、段意、文意,梳理语法、文法,停留在分析综合的形式内容层面,解构多,建构少,极少涉及审美和创作层面。即使上升到三维目标,开展了热热闹闹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情景教学,实际上也只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和主要思想一笔带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都在教学中都有体现,唯独审美能力的培育重视不够未真正涉及审美教育。这说明现在中学语文教育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重视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尤为明显。
        观察和聆听是高中生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开展文学审美教育必须借助阅读教学中的比较阅读和深度阅读,因此群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育的最适合开展比较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教学模式。
(二)视听审美教育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途径
        本人曾在高中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审美层次归类的尝试,和学生一起把文学作品的审美层面划分为音韵美、意境美、伦理(人情人性)美、构思美和哲思美五大层面。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联系这五个层面中开展视听审美教育,进行审美教育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那么,文学作品的审美层面怎样界定呢?
        音韵美包括声音美和韵律美,主要是指通过乐声、人声的传播,使受众(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受到声音熏陶,使学生体验到的文本被复述后的声音美,和学生课堂活动后体会到的旋律美、节奏美。
        意境美包括意象美和情感美,主要是指通过画面的展现和人的联想和想象,使受众(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置身情景,缘景明情,使学生体验到意象组成的情景美和不同情愫组成的情感美,最终感悟文学的意境美。
        伦理美包括人性美和人情美,主要是指在课堂上再现人物的语言动作,通过文本中人物活动对人的情绪和性格探究和人物关系的梳理,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和人际关系之间的融洽美。
        构思美主要指文本的修辞、描写、抒情、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奇巧之美。
        哲思美主要是指通过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结末的点题,师生共同探究当中蕴含的哲理的正确性和开创性。
        个人认为,前三个层面涉及了感觉、感触、感情三个内容层次,构思层面涉及形式层次,哲思层面涉及感悟和思想层次,是文学审美教育相对比较合理的划分。而视听审美教育的开展主要是从前四个层面开展为宜,第五个层面已经上升到更抽象的、理性的、精神的层次,可以开展,但基于视听的感性特点和高中生对哲思美的认知理解水平,一般不建议过深介入。每一个文本都可以在这几个层次展开视听审美教育。
(三)群文阅读中的视听审美教育具体如何实施
        那么,面对新课标和教学改革,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把创设课堂新教学结构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呢?我们现在以(2006年11月第2版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选修教材以及(2019年8月第1版)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为主要视听审美的素材,然后对素材进行处理,借助一定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审美的体验、评价和再创造。


        不过要强调一点,开展视听审美教育之前,要提前布置,充分发动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搜索一些视听审美教育可能用到的图片、音频、视频素材和美学概念等浅易的理论知识,搜索一些与课文关联的文章,并且进行挑选和剪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一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开展教学。
        再强调一点,高中语文教学里开展的视听审美教育都属于语言文字艺术美的范畴。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文学视听审美教育,借助审美媒体只是手段,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最终都落实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才是目的,才能算获得审美体验,而且都遵循“情景熏陶——自主体验——分享评价——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途径进行教学。
    下面就各个层面的视听教育进行举例。
        音韵美方面的视听审美教育,特别强调诗歌、散文的音读、意读,通过聆听名家范读,学生之间的对比朗读、自由读、齐读、唱读、诵读,文本之间的比较阅读,使学生细细体味诗歌、散文的句式和段落的整散结合、押韵、平仄、回环往复、节奏等方面的特性,通过分析对比,概括文本在读音和旋律方面的异同,并课堂训练运用课文的艺术手法仿写。在讲授王勃《滕王阁序》第二、三段写景部分的时候,我引进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写景部分,使学生明白古代骈文与当代散文之间在音韵美方面的各自优胜的地方,加深了对文意的理解,掌握了对文本的鉴赏评价方法,甚为有效。又比如说欣赏豪放派诗词,在鉴赏苏轼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我们可以在明确其词作属于豪放派后,可以拿他的词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作群文比较阅读,学生对苏轼的豪放派诗词的旋律会理解更透彻。又比鉴赏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时结合通篇四字句的曹操的诗作《短歌行》,学生会更加深切体会到四字句节奏快速,增强气势,使节奏沉郁顿挫,有利于蓄势的作用。《短歌行》里曹操对于年事已高功业未就的感慨喟叹与其他对比,更突出其雄才大略,而李白作品更突出其羡慕仙家、蔑视权贵的精神。
        意境美方面的视听审美教育,本人主要通过教师的情景复述、音频视频的播放,通过对意象特点的传统审美诠释,对比不同文本里的意境之美。比如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秋景的壮丽之美时,我会引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壮悲之美和白朴《天净沙秋》的清润之美。婉约派李清照的后期词作《声声慢》和前期作品《一剪梅》等在音韵美等中,也有苦愁凄悲美和闲愁的哀婉美。以杜甫的律诗为例,古今第一律诗《登高》的“八悲”和“八景”相融合,意境沉郁雄浑,天下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空间快转换”和“时间大跨度”,以明快的节奏营造了痛快淋漓的意境。学习《琵琶行》,审美目标非就要看文中对音乐描写所用的喻体来分析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了,表演过程的急切愉悦、低沉抑郁、激愤难平、撕心裂肺的情感和琵琶女弹奏的琴声相融合,更突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为后文翻作《琵琶行》铺垫,突出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愤懑苦楚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
        伦理美方面的视听审美教育,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沈从文的小说《边城》的节选《翠翠》,文本内比较可以把傩送与天保、当地官员与外乡官员、当地村民和军阀混战中的其他地方的民众作对比,突出在作者的灵魂的零公里处的边城,通过学生的分析分享,把如何“尘滓不染”、“官民同乐”“乐天守望”的古城人际关系之美和人员品性之美概括出来。教师如果拿来和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作比较,会发现沈从文作品中对边城往昔的淳朴完美的、没有工业文明冲击的人伦的缅怀,对铁凝小说的歌颂年轻人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追求都可以得以肯定,而且成为分析伦理美的一个很好的群文阅读视听审美教育的范本。
        构思美方面,写景文本鉴赏,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修辞、构图等方面入手,让学生熟悉比喻、比拟、夸张等修辞美对于凸显意象美,分析景物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等关系体验构图之美;叙事文本鉴赏我主要引导对动词、形容词的分析,对细节的运用,对叙事顺序的变换等方面分析结构美。比如王维的《山居秋螟》一诗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能让作者从静景和动景的结合中,描绘出一副绘声绘色,动静结合的美好情境,学生通过对字词的深入探究,与作者共鸣,就可以发掘出文学作品的构图美。此外,还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等,甚至还可以训练仿写。
        哲思美方面的视听教育,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抒情和阐述哲理句子,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包括篇末议论点睛的句子,或因物述理,或托物言志,或沿景生趣,找出鉴赏文本与其他类似的文章奇特之处、出彩之处、创新之处。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张若虚和《春江花月夜》、苏轼的《赤壁赋》,当中的文句都有超出当代人思想境界的表述,但又各自有异,建议对其哲思美作更深一层的分析。
(四)视听审美教育的前景
        作家巴金说过:“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高中语文的视听审美教育本身就是借重感知、理解、想象而展开审美体验的,通过审美体验及复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得以发展和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群文阅读开展比较阅读和深度阅读,开展视听审美教育,就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艺术表现力,有更高的鉴赏力和创造力。从长远来说,甚至纯洁了人的心灵,克服了人格的畸形,教导学生努力追求着高尚化的人格,真正培育学生审美这一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闵安蓉 著,《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2015(08)。
        2.蒋孔阳、朱立元  主编,《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桑弘  主编,《校长知识小百科》―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2 。
        4.平措次仁  著,《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施教策略探究》,发表于《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