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剪纸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王文革
[导读] 剪纸艺术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技艺,是指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为工具,用手剪或刀刻的方式制作而成的平面镂空的工艺美术品

        王文革
        容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1700
        
        摘要:剪纸艺术是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技艺,是指以纸为材料,用剪刀或刻刀为工具,用手剪或刀刻的方式制作而成的平面镂空的工艺美术品。那么怎样让剪纸这门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走进课堂,为语文课堂服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升华情感呢?它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索的一个主题。
        关键词:剪纸;语文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剪纸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意义
        1.1剪纸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画画、折折、剪剪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1.2剪纸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剪纸是源,创作是泉
        每一幅剪纸作品的呈现,都包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如能够让他们及时地抒发出来,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份佳作的问世,对于欣赏者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大餐,美学与文学的共同享受。语文课上,老师将课文内容适当地与剪纸相整合,并让学生们进行创作与写作,课文的思想内涵得到了升华,同时,学生们在整合活动中了解了母亲文化,感受到了剪纸艺术的美,得到了美的熏陶。
        2剪纸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2.1剪纸造型的完美性融合语文教学的形象美
        剪纸艺术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内化到一裁一剪的剪刻中,在灵巧的纸张翻飞中呈现出富有形象性的艺术作品。《剪纸艺术》一书中许多作品都反映出这种形象性,启发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引导学生发现美,语文教学中的圆满、和谐的形象,可以从阅读中去发现。例如讲《望庐山瀑布》一课,“银河落九天”这种形象,产生于诗人的想象,这种“疑似”的恍惚意境怎样让学生体会出来呢?我们不妨借助剪纸去实现,学生在剪的过程中自然就会加上自己的创作,“银河”的形象,“落九天”的高度自然就呈现出来,那么这句诗的抽象美就变得非常具体。又比如欧阳修有这样两句诗:“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女子看向远处,看到了平原尽头,但离人的身影早已远行到尽头之外,意境深远。学生运用剪刀,剪出一望无际的平原形象,一个望远的女子形象,就能在广阔的想象空间中,通过剪纸拓展联想能力,感受诗歌的形象美。
        2.2表达的装饰性融合语文教学的语言美
        《剪纸艺术》一书中提到,远古时期人们对自然、对生命的理解是朦胧的,他们在迷茫中顽强地追求对生活的希望,这种感情寄托在剪纸中就体现出一种吉祥的寓意。基于形象化的基础,为了使形象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装饰性目的,比如给动物添加漩涡式的皮毛图案,给人物服装添加花朵。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要把美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听一堂好课就犹如欣赏一副美的剪纸作品,教学教师也必须装饰自身教学语言之美,除了做到吐字清晰,表达准确规范,语文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用美丽的词句将语文教学语言装饰为明净的清泉,灵动的花蕾,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3图形的平面性融合语文教学的结构美
        用剪刀剪,或用刻刀刻或者手撕,由于这些方法的局限,剪纸只能做出一种平面效果,这似乎是一种缺憾,但剪纸最大的魅力在线条,不同的线条使剪纸呈现出或粗犷或灵巧的特点。虽然剪纸最终呈现的作品是平面的,但是在内容的表达上却处处可见创作者的立体型思维。这正如语文教学中的一篇文章,它以文字形式铺陈在纸张上,看似是平面的,但语文真正的美丽却来自于文章生命律动的立体结构,如果只注重面的教学,很难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灵魂深处。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有详有略乃好文必备,有展有收乃教学必具,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要做到有浓有淡,把平淡的4 5分钟上出立体感。
        3剪纸艺术在现代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剪纸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俗语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做好第一步。而用直观的艺术作品导入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文章的导入可以设计为:先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对课文预习的初步了解剪一幅树的作品,想象树的表情和路两旁的景物。上课的时候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再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两到三幅。让学生直观地判断出自己的作品与老师作品的不同之处,再进一步让学生研读课文,学生看到老师的作品,自然也不会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
        3.2剪纸与课文相结合,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研究
        在讲授《少年闰土》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勾画出人物肖像描写的句子,然后根据文中的描写给闰土剪一幅肖像作品,学生为了使自己剪的肖像逼真、贴切,就会对课文认真阅读、研究。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和审美力。
        3.3运用剪纸迁移拓展
        迁移拓展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在课外主动地去了解历史,了解社会,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例如:《桥》的迁移拓展可以让学生拿起剪刀,剪一座“家乡的桥”,并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一段文字介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剪纸来书写自己的心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自主的学习。
        4剪纸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
        4.1解读剪纸作品图片,理解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搜集与内容相关的剪纸作品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来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对图片中景物、人物、线条、布局的分析,引导学生透过图片理解内涵。例如:在教授《燕子》一课时,多媒体展示燕子剪纸作品,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燕子的动作,神情猜想故事情节。
        4.2在教学中通过剪纸,理清思路
        如《母鸡》一课,教师提前准备剪纸作品。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悬挂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对照画面,联想句子,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在作品的提示下,加深了印象,很快掌握了前半部分母鸡的无病嘎嘎,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后半部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形象的故事内容,并能把相关句子复述出来。
        4.3动手创作,体味诗镜
        古诗词中的每个字都是经过精雕细琢而成的,学生根据对每个字意思的理解,动手剪出作者勾勒的画面。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别让学生想剪什么就剪什么,要剪的与诗歌描述的内容相一致。学生作品中的造型要简单,以免变成手工课。另外,教师要把握时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5结束语
        剪纸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是一种新的尝试。这尝试是积极的,可喜的,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教师们在活动中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也在发生着改变。愿剪纸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尝试如一阵春风,拂遍孩子美丽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快乐地学习中爱上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桂菊.剪纸艺术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小学教学研究,2012(23).
        [2]朱小平.教学整合:意义、障碍和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4).
        
        注:本文系2020年容城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RC1019)《剪纸与小学低段语文融合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