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恩义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金碧镇第三小学,贵州毕节 551501)
摘要:数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始终占有较大比重,且在学生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数感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备素质和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在新课改深入推进教育环境中,学生数感的培养随之受到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进行了研究,希望给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优化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数感培养;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施
数感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程知识学习中,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新课改理念的落实。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仍然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总结和实践。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数感培养的重要性,进一步结合苏教版具体的教学案例,提出学生数感培养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培养的重要性概述
1.1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基于工具性角度来说,数据本身就是人们认知社会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目的在于为高阶段的学习夯实基础,并运用所学数学方法和数学观点来解释社会事物及客观世界的规律,并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数学教学期间培养学生数感,可以让学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1]。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通过询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和圆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便于学生密切联系现实问题和数量关系。
1.2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学习需要学会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但问题解决的本质是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的核心是抽象。因此,数学的抽象认识和理解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数感培养与数学的抽象和应用密切相关,随着学生数感的强化,使得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数进行推理,并可以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举一反三。同时,随着学生学习时间的延长,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感悟会进一步强化,使得其在具体的数学学习中更具能力和信心[2]。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感培养策略分析
2.1注重并巧用多媒体,建立数感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模式随之出现在数学课堂中,并已经发展成为广大师生比较青睐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借助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动态性等优势,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以直观、动态形式展现出来,以此增强数学课堂学习的趣味性,继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数感[3]。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为例,学生在理解身高变化幅度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势,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直接动态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随后借助于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功能,直接将身高变化情况动态演示出来,这样即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身高变化情况,并可以理解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即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还有可以促进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优化和提升。
2.2数形结合,强化数感培养
基于知识难易程度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整体难度不高,是数学领域中的一些基础知识[4]。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随着年级的升高,相关数学知识变得复杂、抽象,使得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难度。而数形结合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图像方式直观地展示抽象的数字,以便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在具体图像支持下,深化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形结合思想是学生数感培养和强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且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5]。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充分利用数形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各类问题,以此强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时,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时,往往会出现混淆问题,而使得学生难以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相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及相关知识,数学教师可以采取数形结合方式,直接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图像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种关系就是正比例关系;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而变化,且两种量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种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并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目的。
2.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感意识
在新教育理念深入人心的环境中,大量新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在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均推动着教育改革发展。其中,情境教学法作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凭借可以带来学生良好的体验感,已经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青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教师创设情境,可以起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作用,且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数感意识,为学生数感培养夯实基础。但在情境创设时,数学教师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出情境教学法的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本原则,数学人文教育的基础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这要求情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二是寓教于乐原则,情境创设强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数学知识。三是生活化。数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情境创设时,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数感意识。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观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地找一找轴对称相关的事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知识,且对学生数感意识的强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学生数感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感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全面优化和创新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应巧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等,以此有效培养学生数感,并为构建高效率数学课堂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徐进.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实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33-34.
[2]王贵芳.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摭谈[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9(06):61-62.
[3]郭惠琼.小学数学“算用相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新课程(上),2019(02):16.
[4]田伟光.实施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新课程(中),2016(05):108.
[5]石晓梅.农村小学数学“算用相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0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