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剑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学校,四川省成都市610000
摘要:立德树人,是当代教育的初衷与落脚点。凭借“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承载了崇高的德育使命。小学语文课堂上,挖掘教材之“道”,使其变成人格培养的途径。在树立起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向的道德素养。对小学教学而言,这是一种巨大的创新,也是教育人将“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划定为语文教育新目标的起因。我们坚信:只要持续贯彻“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育必定会迈向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
关键词:文以载道;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育新目标
前言:
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立德树人引领教育改革的正确走向。由于母语身份、学习特征,语文学科历来肩负道德教化的使命。如何突出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与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渗透于语文课堂,走入每位学生的心中,此乃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点。
一、立德树人重要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一)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曾数次在公开讲话上强调了“两个一百年”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截止建党100年,全面构建小康社会;建国100年,将中国打造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百年”,清晰多了勾勒出民族振兴的发展线路,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描摹出国家的美好明天,是时代建设的旗帜。但是,不管决胜小康社会又或者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后均需要有人才团队的支持。“两个百年”,要求国家能够培养与时代发展相匹配、能力突出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新时期,遵从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才能真正完成“两个百年”这项宏伟的奋斗目标。
决胜小康社会,除了经济建设、政治稳定以及文化塑造外,全民也应树立起高尚的道德素养。而提升道德素质的重点在“德”。育人方面,应贯彻立德树人、注重德育的准则,面向全体全民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教育,从细节上帮助全民提升修养。决胜小康社会,还应坚韧地推进科教兴国以及人才强国两项重要的人才战略。而要做到科教兴国,就必须将教育作为重点来抓,补充德育,将立德树人当作现代教育的关键点,为构建小康社会输送优秀的接班人。
(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获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家在改革中碰到的种种障碍与难题,同时也对各行业接下来的改革行为制定了规划。《决定》将“深化教育改革置于我党工作的要点,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路径,为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提供了指导。”促进教育改革,其目的是为国家建设准备高质量、优秀的人才。何为高质量?有理想、有能力、懂担当,德智体劳完美一体的人才,特别是品德。所以说,教育改革应当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标准,培养与这个时代相符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奠定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是在教育综合改革中,应从教学工作中来抓好德育,坚持立德树人。纵观当前形势,国家在教育上还是会遗留不少问题,很多人对于教育本性有错误的认知,将应试教育作为主导,不考虑素质教育。唯分数论,在很多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身上还很普遍。不少学校、家长将升学率、成绩作为唯一指标。但是,德育工作上却听之任之。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并非育分。这种唯分数论,显然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偏颇与迷失。深化教改,要求各学校和老师从教学工作中去践行德育,要利用好课堂这一核心渠道,适时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来,在教学课堂上贯彻与落实德育,做到素质教育。教育并非单向地向学生讲解知识,提升能力,还应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三观是。而立德树人,便是深化综合教改的历史之需。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文以载道的天然优势
语文本身被赋予了浓郁的人文色彩,传递了大量的文化知识,同时也表露人文情感。利用过自我引导、意志磨炼、修身养性以及行为规范,可以让个体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接受知识和德育的洗礼。文以载道,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独特的优势。中国先进的传统文化中传递了很多道德思想、理念,它们对古人成才有极大的帮助。同样,这些理念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如何利用语文学科的这种优势,来走向德育和心理教育的主旋律,这是每位语文人一致关注的课题。引领学生回顾经典,并从中增强素养,培养个人的情操,这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为了创设优越、高效的语文课堂,学者们认真钻研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从这点来看,利用语文教材,将先进的道德思想传递给每位学生,这是小学语文的天然优势,同时也能够扩大教学内涵。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载道”“树人”新模式
(一)从课内教材入手,实现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文章都是教育专家们综合选择的,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单从有些文章题目就能展表现出载“道”之意。比如,江苏省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三年级(上)语文课本中的《珍惜自己》一课,从此文标题看,就表现出了“文以载道”的基本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就应该从整体角度入手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珍惜自己”的意识,以及对珍惜自己形成准确的价值认识。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题目展开解析,以“珍惜”为核心,可贵的东西需珍惜,爱护的东西要珍惜,并以问答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你应该珍惜生活中的哪些人或物?大部分学生答案都是“父母”、“老师”、“朋友”、“生命”“时间”等等。根据学生对自己珍惜的人或物的表述来判断其价值观的对错,对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难道自己不应该珍惜自己吗?珍惜自己的生命与健康、珍惜自己的努力与付出等等。最后重点与学生探讨如何“珍惜自己”这一核心课题,并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得到“如何珍惜”的答案,并逐一引导出重视身体健康、注重个人仪表、注意生命安全、热爱学习、推己及人的树人道理。教师也可以在教室内张贴“珍惜自己”的五条金律,以能起到时时刻刻提醒学生的警示作用。
(二)从课外阅读入手,实现立德树人
我国五千年文化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元素,不管课程教材内容编排的多优秀,都是无法把所有文章中的“道”的含义展现出来,因而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立德树人,单从教材内容入手显然还非常不够,还得多多引导学生去阅读、参悟教材以外的内容,养成多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增加课外阅读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综合提升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应用课外阅读来完成立德树人的教学教育宗旨,我们就应该做好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不能马虎了事。学生课外学习阅读意识的培养,必须依赖课外阅读材料的趣味性、教育性,大多数课外阅读材料应把握几个大的方向主题来选择:文化价值观、积极向上、创造性,这些材料能积极塑造学生品格、激发学生思维。趣味性的材料能持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对于有些教育意义极强,但文字内容晦涩难懂,这些材料却也不适合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任何学习阶段,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类书籍都具有显著的阅读意义。最后,教师在教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自由,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阅读选择材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找到有价值的道理,学习和树立起崇高的品德,以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
(三)在教学活动当中,实现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课堂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塑造信念,树立起科学的价值观。该过程中,用到的方法也很重要。传统教育对于教学结果比较重视,却没有考虑过程。立德树人课堂上,主张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收获快乐、掌握知识和培养品格。如何利用教学活动,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可引入适当的课本剧。以《负荆请罪》为例,学完这节课后,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班上学生进行分组,派代表来复述《负荆请罪》中出现的故事情节,提炼自己的语言,学习前人的精神和其中动作,让学生可以在台词分析、动作模仿、情感传递中体会“敢于认错”的这种勇气。利用课堂表演,对廉颇的优秀品格进行内化,并付诸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该类教学活动,有助于体现出“文”中之“道”,让学生学会适时揣摩、独立地思考、模仿,树立起健康的人格,使语文教学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结束语:
在推进“两个百年”建设目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形势下,习总书记始终秉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和历代领导人提出的德育思想,以优秀教育理论为指引,根据新时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实情,确立了立德树人的先进理论。立德树人理论蕴含较多的内容,基于“立德”的视角涵盖了立传统美德、立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树人”,涵盖培育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才。新时代,素养提升的重点在于道德教育。而小学语文本身在这方面又形成了天然优势。故而,将语文教学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文以载道的途径进行立德树人,这将成为小学语文在本阶段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
[2]张铭凯.论语文课程的道德价值建构逻辑[J].课程教材教法.2018(9).
[3]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