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罗艳
[导读]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语文知识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稳定的基础
        罗艳
        重庆市巴南区昕晖小学校 重庆 巴南 401320
        摘要: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好语文知识能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稳定的基础。由于小学生需要对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阅读和了解,因此必须依赖语文素养来提升孩子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由此能够看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意义。因此,文章对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具体讨论。教师不但需要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培养,并且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进行有效学习,最后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措施
        引言:小学生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依赖阅读,尤其是小学生各方面知识的缺乏,必须利用阅读来开拓自己的知识、小学生不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并且在小学时期,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也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学习更广泛的知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利用这种方式为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1.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存在的问题
        1.1缺少主动阅读的机会
        在开展传统阅读教学时,教师习惯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对阅读的理解也一成不变,同样只能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缺少独特的想法,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许多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不举手,而是齐声回答。在这样的课堂当作,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情况,学生也缺少表达自身观点的机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注定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无法开展自主学习,探究的角色未得到有效实施。
        1.2对阅读重视度不足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阅读中花费的精力较少,而在练习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对于课本的阅读并不深入,而且几乎没有接触课外阅读。学生自己不重视阅读,面对堆积如山的长文也缺少耐心。有的在读书的时候只是一瞥,而做摘录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课堂上阅读同样如此。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学生在阅读阅读题的时候就选择放弃,或者胡乱给出一个答案,并没有耐心的进行阅读,对文章无法理解。
        1.3缺少阅读指引
        小学中高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难辨别什么是著名的佳句、什么是粗制滥造,由于缺少教师的辅助选择,缺少阅读的目的性,“东看一眼、西看一眼”,阅读记忆力不强,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阅读的要求,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十分敷衍,导致班级整体缺少阅读意识。
        2.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
        2.1利用合适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心理分析表明,阅读原本就是形成期望并实现期望的过程,这也是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学生们从接受信息开始就已经开始了阅读思维活动,这就要求对信息进行询问、猜测和判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小学阶段提高阅读质量的目的。激发和提高阅读兴趣的重点在于选择阅读作品,使小学生对阅读作品产生兴趣,并且教师发展技能阅读和日常训练具有极大的联系。在小学生最初接触文章时,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的作品,不应过多干扰学生的阅读过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缺少持久性和耐心,其具体体现在阅读过程中的好奇心和多动性,一会看书、一会翻书,一般而言,只要学生在专心阅读,教师通常不需要干预。

这原本就是小学生早期阅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使学生能够有权利选择并提供一个较为轻松的阅读环境。另外,教师应该控制真正阻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阅读内容,对于其他方面,不应加以控制或约束,甚至应该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这样他们就可以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向,然后形成阅读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2.2加强阅读基础,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属于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局限于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面对新课文时,往往会写出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列举课堂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状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首先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因素,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对知识点进行补充与修改,指导学生开展语文阅读学习。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将主动权交予学生,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开展主动阅读。例如:在阅读新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安排阅读实践,在松散的时间内让学生进行思考,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让自身的思想和情感与课文内容相互交融,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境,让自身的情感获得丰富和延伸,促进学生培养自我阅读能力与个性化阅读习惯。当安排学生阅读时,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补充与启发来指导学生处理问题。
        2.3教师应提高自身阅读素养,以便为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
        小学语文教学如果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加强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为小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首先,教师应为自己制定详细、可行的阅读计划,并严格按照阅读计划实施;其次,利用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源,使自己的阅读内容得到更好的补充;最后,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应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了解课文的内容,成为学生最忠实的受众,陪学生一起成长。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打破日常的教学模式,把自己的生活当作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然后引导学生从生活做起。只有这样,学生就不会把自己的阅读范围局限在课本上,反而更多地重视阅读内容丰富的教材。
        2.4创设阅读环境
        小学生对于新奇有趣的东西十分喜爱,并不是讨厌阅读,而是缺少阅读条件和有效指导。教师应该根据现有的资源,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学生寻找可供阅读的书籍,便于阅读和分享。例如:每天上课前10分钟,允许学生独立阅读。在早读时间,他们大声朗读最新的文章,并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安装图书架,定期更换书架上的书籍,监督学生的阅读结果,给学生做一个阅读计划,具体到每天应该读多少,延伸到了学生每个月的阅读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使其在没有阅读的时会感到无聊的习惯。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必要结合目前的教学形势,根据教学内容来开展各种活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是一项系统、持续的工作,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全面实施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惠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试析[J].新课程,2021,{4}(19):83.
        [2]马青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4}(05):130-131.
        [3]袁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4}(12):26.
        [4]马全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4}(35):49-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