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朱福姐
[导读]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得到信息的最原始方式,也是被普遍应用的方法,我们常常会建议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事实上是期望学生能在阅读时产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体味好书的妙处,受到优质思想内涵的洗礼
        朱福姐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得到信息的最原始方式,也是被普遍应用的方法,我们常常会建议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事实上是期望学生能在阅读时产生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体味好书的妙处,受到优质思想内涵的洗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而非传递者,在帮助学生把握住阅读内容信息后,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感官及头脑去感受思考。本文将针对体验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应用做出分享。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小学语文;应用策略
        引言:体验式阅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发、自主地进行阅读,并结合眼中所见、心里所想去探索探究,并在此过程中强化对阅读内容理解,获得宛如亲身经历的体验,实际上就是将阅读变为提升学生阅历、知识储备、文学素养的手段,并建立起学生与阅读之间的情感交流桥梁,让学生在体验中阅读,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
        一、帮助学生形成“代入感”
        “代入感”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文章人物中的一员,随着情节的波折跌宕,自身的情感也随之起伏不平,从而对文章的情感变化能够把握得细致入微,或者换句话说就是自己完全投入到文章阅读中去,与文中人物“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验情节,进而与文章材料建立情感沟通,增进对文章情感内容的理解[1]。
        在具体应用到课堂教学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性质的语言帮助学生实现大胆的假设——如果我是文中人物,这种情况下我会怎样做,我会怎样想。如《祖父的园子》一课中,“我”与祖父在花园里锄地、耕种、玩耍的情节实际上对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很有吸引力,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也有在自然环境下玩耍的经历,你的经历是怎样的呢”、“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在祖父的园子里怎么玩耍”等帮助学生形成代入感,仿佛在花园中与祖父一起锄地、追蝶嬉戏的人变成了自己,将自身的内心世界与“我”联系起来,体会五谷不分却胡乱锄铲的快乐、感受祖父的慈祥关爱、体味园中氤氲的自然气息。此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心理特点,作为同龄人,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做点什么?当我像文中的“我”一样嬉戏玩耍的时候,我的心中又在想什么?是开心还是自由?这样通过让学生形成代入感,与文中的“我”换位思考,产生了共情现象,让学生们能够准确把握到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增添了学习乐趣,提升课堂质量。
        二、阅读的基础上合理想象
        俗话说,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之所以高于生活,是因为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加入了作者的思考、认识以及想象,使得作品更加丰满。在语文教学中也是同样,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充分联想,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章内容在自己构想出的环境中体验,以思维情绪作为催化剂展开学习,将原本文章中隐晦、抽象的情感转变为具体、有感染力的想象场景,实现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2]。


        想象联想的阅读方法最适合的就是探索古诗文的情感内容,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文言文诗句精炼而深邃,但如果能够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就能够对诗文内容进行更为细致地剖析。在学习《竹石》一课中,笔者就会带领学生先行把握律诗大意,然后细究实词含义,接下来在对具体句段赏析之前,会让学生闭上眼,通过多媒体播放带轻柔背景音乐的诗文赏析:竹子把根深深地扎进青山里,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吹来酷暑的东南风,还是吹来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同以前一样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从这里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如“咬”的精彩运用,也能从“破岩”、“千磨万击”、“任”等字词中体会到竹子所面临环境的艰苦,以及面对苦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也正是因为千百次的艰难困苦,才使得竹子挺拔向上,“玉汝于成”。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能够再现作者所思所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体现的精神风貌以及传达出来的精神品质。
        三、结合生活实际研究讨论
        最容易让人感同身受的教学方式就是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由于小学生本身生活阅历较少,能够与之产生共鸣的篇章内容也不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将教学内容与身边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的角度为学生剖析讲解教材,让学生带着自身已有的经验去参与或再经历,从而强化巩固学生已具有的技能,而在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后,还能够使其增加新的视野见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拓展的能力,即“举一反三”,能够通过牵引式学习,以生活经历为抓手,拓展掌握新的知识经验[3]。
        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提前将自己过春节的流程、自家过春节遵循的习俗记录下来备用。在上课时,通过问答的互动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言整理汇总成本地的春节习俗,然后带领学生通读全文,读的过程中,找出与本地习俗不同的地方,同时将相同的地方也留记号。整理出来后,笔者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不同的习俗为什么在我们这里没有?我们可不可以借鉴这些我们没有的习俗来让我们的新年更有年味。经过讨论后,学生们对过年习俗的了解已经从原生家庭的局限中走了出来,了解到了自己家乡区域的很多其他习俗,并通过讨论,也对北京的习俗融入本地新年有了一定想法。在课堂最后,笔者也给学生们提出一点要求,在今年的新年里,把你所知道的习俗告诉父母,然后全家一起努力,看看今年的年味会不会格外浓郁。
        结束语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因为文字传情达意的功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内容、技巧的讲解,而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文字蕴含的情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采用体验式阅读的教学方法建立起小学语文阅读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蒋勇平.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小学语文课堂生动起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10:51-52.

        [2]陈兴媛.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才智,2019,26:111.

        [3]牟翠芳.浅谈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建构策略[J].课外语文,2018,16:11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