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数学阅读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黄金群
[导读] 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当下,借助数学阅读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试点
        黄金群
        清远市清城区阳光小学   广东省 清远市 511540
        【摘  要】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当下,借助数学阅读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已成为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试点。本文根据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教学现状,提出以下四项策略:改进阅读方法,理解数学信息;培养阅读习惯,建立数学思维;激发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鼓励自主学习,读后交流互动。希望通过数学阅读这个新的概念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促进数学学科教学的持续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数学阅读;小学中高年级;解决问题

引言
        解决问题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也是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大板块。学生在该模块普遍存在无法正确理解题意,看错数字、数字符号、公式图表,答非所问等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是理解、学习、掌握数学语言的必要前提,也是小学学生学习数学这一学科的基本要求。实际中,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寻找有效的阅读方法达成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的教学目标;看错数字、粗心大意等问题也能通过矫正阅读习惯得到解决;答非所问有可能是因为学生无法理解题目中隐藏的数学逻辑,或是没有建立题目中各项已知条件之间的联系。本文将深入探究数学阅读在解决问题这一模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数学阅读这一新奇维度出发,为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意见。
一、改进阅读方法,理解数学信息
(一)三步读题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讲解完基础概念等知识后紧跟大量习题加以操练,学生日复一日地埋头于书山题海,学习效率和数学成绩却不见提高。数学是一门严谨、精确且抽象的基础学科,如果学生在学习或做题时缺少个人思索与领悟的过程,知识吸收得再多、题目接触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理解题意这一关键过程被直接跳过了。三步读题法由粗读、细读、详读三个步骤组成,旨在帮助学生放慢做题脚步,静心理解题目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学生先粗略地扫过题目,了解题目大意,确定解题目的;然后通过细读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和有用的已知条件;最后在详读过程中结合题目要求与关键词等信息,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虽然将读题这个步骤拆解成了三步,但学生熟练以后速度就会提升。
(二)读精,读巧,读重点
        根据阅读材料或题型的不同,可采取读精、读巧、读重点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重要的基础概念,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等数学公理要指导学生做到精读,充分理解该定理或概念成立的条件与结论;读巧适用于阅读应用题,重读反复读关键词、补全省略内容、同义替换等技巧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定位关键信息并准确理解题意;读重点的要旨在于读计算过程,公式和定理也不可省略,通过计算过程的阅读回溯并修正解题思路。数学阅读并不只是简单的读出声音或是默读,而是读思与读写结合,口、眼、手、耳、脑多方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
二、培养阅读习惯,建立数学思维
(一)通过勾画确定数量关系
        在应用题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无法直接从精炼简洁的题目中提取并分析数量关系,此时可借助画线段、画辅助线、画图形、简单列出条件等勾勾画画的方式,将抽象的文字问题转化为更易理解的、具体形象的图形问题。在《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课中,学生需要在不规则图形上建立辅助线,通过图形相加法和图形相减法将它们转化成已学图形的组合。在《比例和反比例》一章中,学生正是根据“由自变量和因变量构成的点集都在一条直线上”确定二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数形结合”的概念也在此得到了体现。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可以利用勾画确定数量关系,例题:在果园里有苹果300棵,比梨的棵树的倍还要多20棵,一共有苹果和梨多少棵?教师引导学生用单行线画出比较量,用双行先标出标准量 ,用圈圈出关系,用波纹线标出问题。这样,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从而得到了正确的等量关系列式,帮助学生轻松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通过比较区分知识差异
        学生有时会遇见一些形式上非常相似含义却千差万别的题目,如“增加了1倍”和“增加到原来的2倍”、“每天走2/3千米”和“每天走一段路的2/3”、“减少了6次”和“减少到6次”、“除以”和“除”等概念,这些极易混淆的概念或性质可以通过数学阅读得到较好的区分和辨析。区分概念或题目的差异一般从三个问题入手:它们在叙述形式上有何分别?它们各自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它们要学生求什么?将这三个问题带入数学阅读教学活动,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差异的印象加深,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避免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之间的泛化和滥用。
三、激发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
        在每一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都有一个“数学好玩”的章节,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新奇和有趣,学生在该章的实践创新活动中,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好玩”板块便是运用倍数与因数等知识设计秋游方案,不同票型与车型的定价也不尽相同,学生需要自行制定性价比最高的秋游方案,这便是一种创设教学情景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师在设计情景教学内容时,应当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个性特征,制造启发性强、新颖生动、结合实际生活的阅读情境。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如果被激发,学习积极性也会一并提升,进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进行探究创新活动提供动力,通常有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方法与图片导入、音频导入和视频导入等手段。例如,在学习比例和反比例时,教师可以用成年女性穿高跟鞋令身体的视觉比例变得更好、泰勒斯巧测金字塔高度等事例导入,让学生讨论比例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和工作原理。数学阅读使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从中发现学习数学的快乐与价值,在解决问题方面为中高年级学生提供根本且持续的学习动力。
四、鼓励自主学习,读后交流互动
        各个版本的数学教材都更新丰富了“你知道吗”的栏目内容,有意识地令数学文化渗透其中,将数学文化视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启示教师们要坚持引进数学阅读课程,让学生在阅读中领略数学的真、善、美。无论是数学阅读教学实践还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自主学习这一重要环节,“以学习为中心”的指导方针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讲解、提问与练习,充分发挥自主阅读中思考和交流的功能。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当为学生的互动交流安排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以此鼓励学生自动自发地开展思考探究以及实践创新活动。课堂阅读后的交流互动也至关重要,学生在这一环节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自己的所思所悟,教师也可在此时总结归纳新知,替学生解惑答疑。读后的互动交流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让完成学习任务较好、较快的学生协助个别存在问题的学生,通过“小老师制”实现互动学习;二是全班交互学习,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从而能够尊重和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数学阅读不应该是死板固定的教学活动的堆积,而应具有相当弹性、灵活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允许不同学生之间教学进度与内容差异的存在。
结语:
        现代社会愈发注重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收集整理、消化吸收、实践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从搞好数学阅读教学开始。将数学阅读运用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尚未形成完善健全的课程体系,需要教育工作者投以持久大量的热情与努力,但该策略对学生乃至教师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的深远影响终究是不可忽视的。小到解决数学问题,大到教育教学改革皆非一日之功,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实现教育与教学目的的曙光。
参考文献:
        [1]陈惠兰.阅读教学,让数学教学“悦”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113-114.
        [2]韩晶.小学数学课外阅读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3):71-72.
        [3]罗婷.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1(06):90.
        [4]马秀梅.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1(20):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