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谢冬贞
[导读]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三个数之间的混合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了,但对于加减乘除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学生并不是很清楚
        谢冬贞
        横县横州镇龙池小学         
 
        摘要:二年级的学生对于三个数之间的混合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了,但对于加减乘除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两级混合运算试题对于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本文从算理和算法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
   关键词:混合运算  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
        四则混合运算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人教版对混合运算编排的容量安排了10课时,其中包括了5个新授例题和5次练习。混合运算(两级)学习都是在学生学了表内乘除法之后进行的,及连加、连减、加减、乘加、乘减、小括号等混合的运算。三个数之间的混合形式学生并不陌生了,但对于加减乘除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学生并不是很清楚。两级混合运算对于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
        二、教学策略
        (一)通过情境引入算式,达成情境与算式的相融。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根据这些年龄段特点,在导入环节创设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迅速把学生分散的心吸引到解决问题的知识课堂中。因此,在教学加减乘除的两级混合时,我是这样做的:
        小明学校明天要去植物园研学,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食品,请看,他买了什么?
        课件出示:出示柜台(上面放有食品及贴着相关价格表)

        师:现在老师来当一回售货员阿姨。出示小明的图片和信息。师:你们谁愿意来当一回小明(拿出头饰),并帮他算算该付多少钱?学生心里都非常愿意帮助小明计算该付多少钱,产生计算的需要。
        (二)要结合现实教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
         1.充分体验怎么购物。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人类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这种感觉在孩子们身上,更加明显,因此,老师要必要提供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生的主体。
        生1:小明边拿4个蛋糕和1个饮料(图片板贴在黑板)边说:“蛋糕3元一个,4个就12元,12的蛋糕再加上7元的饮料,一共19元。”
师:听明白了吗?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买法?
        生2:我先买了一个饮料7元,再买4个蛋糕,每个3元,4个12元,7元的饮料再加上12元的蛋糕,一共19元。”(图片板贴在黑板)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如何购物,并知道买一个饮料和4个蛋糕应付的钱,让他们充分地说,学生都知道一共付19元。
        2.引导学生自主分步解决问题,充分感受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能用算式将这个购物活动表示出来吗?
        在前面一节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列出4×3=12,12+7=19,或是4×3=12,7+12=19,并能充分说出买4个蛋糕,每个3元,4个12元,
        在这里以形助数,理解算式的写法。达成操作过程、算式表征的相融。
        3.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能用综合算式把将这个购物活动表示出来吗?
        生1:4×3+7
                =12+7
                =19(元)
        师:你是先算什么的,再算什么?
        生1:我先算4个蛋糕的钱,再加一个饮料的钱。
        师:7+4×3呢?
        生2:7+4×3
                =7+12
                =19(元)
        我先算4个蛋糕的钱。
        师:4×3在后面为什么要先算呢?
        生:(指着图说)我先买了一个饮料是7元的,再买4个蛋糕,蛋糕总共多少钱是不知道的,所以要先算出4个蛋糕的总钱数。
        师:刚才同学们列出4×3+7与7+4×3两个算式,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有什么运算?
        生:都有加法和乘法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和圈一圈知道,乘法和加法在一起,无论乘法在哪个位置,都要先算,因为蛋糕的总钱数要先求出来,才能算出小明一共要付多少钱?
        4.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牢固形成正确观念
        在学生头脑中,由于生活经验及知识经验的影响,在学习一个新知识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一种最初的认知结构。并且用这种认知结构来学习新知识。举个例子:现在购物,大都使用手机支付,但有些稍年长的老人即使会用智能手机付钱,但是在购物付钱时脑子里还是闪过付纸币的想法,这就是一种内在的观念,并且影响他们的付钱方式。理论上这就是相异构想,这种内在观念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潜意识,它对学习新知识是有影响的。然而,课堂上由于受时间限制,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不足,我们传统的课堂只重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相异构想。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每做一件事情,至少有一百种想法。”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我们数学课中,就是一题多解,计算的多样化。现在我们当前的课堂,大多是提问那些懂的、举手的学生,学生的问题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郑毓信教授认为: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是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到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教学的本质:不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不是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而是要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这节课,我充分把学生的算法展示出来:
生3:7+4×3  
                 =11×3
                 =33元
生4:7+3×4
                 =10×3
                 =30元
        把学生出现的这两种算法展示出来,先分别让列式的生3说说每个数的意思,7表示什么?11表示什么?1瓶饮料和1个蛋糕的钱,11×3表示3瓶饮料和3个蛋糕的钱。而问题只是买了一个饮料和3个蛋糕,多买了2瓶饮料。生4的7+3=10,就说不出意思了,也知道自己错了。让学生边摆饮料和蛋糕,边说充分,暴露学生的计算的不同做法,把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把学生头脑中可能存在的两种观念充分暴露出来,数形结合去理解正确的做法,同时明晰错误的地方,这样学生的知识才记得牢。无论乘法在哪个位置,都要先算。
        (三)合理设计巩固练习,形成基本的运算技能。
        在计算教学中,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提炼,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并积累数学经验,形成的运算技能。练习的设计包括了练习的题目、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数量以及练习的时间等,都要合理设计,合理安排。
        混合运算,我是这样设计题组练习的。
        1.下面各题 ,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   7×5-3   4+4×6   81÷9+2
        2.每组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4+5×7   (4+5)×7  
        (2)(72-18)÷7        72-18÷7
        (3)24÷4+2         24÷(4+2)
        练习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练习的形式可以游戏化、多样化、生活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的时间和次数适量得当,时间不宜过长,次数不宜过多,善于交错训练,也就是说把计算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每一天,与新知识结合在一起,孩子在掌握了算理和算法,坚持每天做4-6道相关的计算题。在练习中逐步理解算理内化算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形成运算技能。
        (四)趣味化的顺口溜帮学生记忆。
        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形成技巧后,可通过顺口溜的特点: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的特点。同级运算、两级运算、有小括号的运算明显不一样,适时引用顺口溜能帮学生记住这些运算顺序和,运算顺序的注意事项。
        混合算式我不怕,运算关键在顺序。
        同级运算NO1,从左到右最简单,
        两级运算NO2,先乘除来后加减。
        括号来了NO3,先算里面别忘了,
        
        总之,要提高混合计算能力,除了要关注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还要将以上的工作落实在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加以训练,学生的混合运算计算正确率一定会迅速有效地提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