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楚
石家庄市藁城区张家庄镇赵庄小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2160
摘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这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另外,数学是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将授课内容局限在知识点和公式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分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都是应试教育,无法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而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对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这三个方向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是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观察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运算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和概括能力等。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十分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些思维能力,才可以自行分析和消化数学知识,并能推理事物间的关系,但是受文化因素、儿童的生理年龄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一些阻碍。
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话题。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但就目前来看,一些教师为了应试教育会选择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或者做大量习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甚至会让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小学生认识、表达、概括周围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解决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还要能够将知识用到生活实际当中,从而促进其综合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训练。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不少学生而言,数学学习难度很大,还没开始做题目他们就会产生畏难心理,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这种心理会影响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甚至会产生厌烦数学的情绪。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慢慢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还要注意数学教学要由易到难,当学生做出一道简单的题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2.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
弄懂数学的基础概念,注重数学知识的积累,是数学学习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摒弃“为做题而做题”应试教育观念,而是要求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要在数学知识积累的过程中为思维的锻炼打下基础。例如:小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让学生明白它的含义是什么非常重要,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再如一些图形的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整数、分数、小数、循环小数的概念等,这些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学不好,记不住,不仅会影响数学学习,而且还会阻碍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
因此,教师要重视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一旦形成了习惯,对于后续的学习、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都非常有帮助。
3.数学解题技能训练,提升思维的敏捷度
具备数学思维的学生能够灵活思考问题。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度,教师可以开展解题技能训练,选择一些可以灵活解决的题目,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探讨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3.9+5.3)+(6.1+4.7)=?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学生用了两分钟就完成了,结果完全正确,但是有的学生花费了五分钟的时间,结果还是错误的。教师可以让一位做错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这位学生说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3.9+5.3=9.2,6.1+4.7=10.8,最后将9.2和10.8相加就可以了,但是最后一步不小心算错了。紧接着,教师让一位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位学生说这道题中有没有括号都是一样的,再认真观察一下就可以看到3.9和6.1刚好可以凑整,5.3和4.7也可以凑整,因此很快就得到了20的答案。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比一比,看谁能够用更好的方法得到答案,这样的解答技巧训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4.引导逆向应用公式,提升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专项训练,改变学生一贯的思维方式,灵活转变解题思维,巧妙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例题:小明参加了一个知识竞赛,一共有10道题,答对一道题可以加8分,答错一道题会扣掉5分,小明最后获得的分数是41分,他究竟做对了几道题?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如果小明这10道题全部答对,应该获得多少分?学生说是80分。教师继续引导:那也就意味着其实满分是80分,但是现在只获得了41分,那么丢了多少分呢?有些学生到这里就受到了启发,得到39分是失掉的分数,根据题意可以得知做错一道题会失去13分,只要用39除以13就可以得到答错的题数,最后用10减去错误的题数,就可以得到正确的题数。这个解题过程其实是让学生学会逆向思维的过程,不要总是顺着题目的意思思考,而是假设全部正确,这样就可以逐步求出正确的答案。
5.巧妙联系生活,扩展思维宽度
学生的思维不能仅停留在一个点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拓展自身的思维宽度,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思考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升思维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其他的解题方式。例如,在教学《圆锥》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圆锥的概念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一位学生说金字塔,有学生说漏斗,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圣诞帽、铅锤等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之中发现了好多东西都是圆锥形状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接下来,教师拿出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体,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相等,教师让学生把圆柱体装满沙子之后,再将里面的沙子倒入圆锥,学生很快便发现一个圆柱体里面的沙子恰好可以装满三个圆锥体。教师让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给学生一些时间讨论,学生在交流中认为可以从体积入手解释这个问题。在上述教学当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熟悉感”,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
结语
综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主动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不断训练中逐渐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鼓励学生多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讨,久而久之就会突破原有的思维之墙,将思维带到更为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黑艳菊,司慧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20(10):33~34.
[2]李云中.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0(01):55~56.
[3]税忠.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32):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