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张海苗
[导读] 当前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拘束到教师设定的框架内,而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独立思考过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题目
        张海苗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215000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拘束到教师设定的框架内,而要充分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独立思考过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同一道题目。本文就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
        引言:在小学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发现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智力能够被最大程度的开发,教师需要有目的的且有计划的培养学生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从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认同,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一、倡导多样化解题方法,着眼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对这种题型讲解了解题方法,但是若学生采用不同解题方式将题目的答案做出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不要求学生完全按照自己传授的方式解题,不要把学生解题的思维逻辑完全限制在自己的教学框架内,尽最大努力让学生能够尽其所能去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1]。但是教师要注意,不是要求所有的同学都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也不是要求解题方法越多越好,或是越复杂越好,而是需要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出发,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以最简便的方式算出问题答案,切记不能为了追求解题方法多样化,最终使学生产生随心所欲的想法,这会使他们陷入误区,认为只要方法多就是正确的。教师可以采用展示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先安排一道数学题目,首先让学生们进行解答,并将解答过程写在纸上一同交给老师,教师在检查后,将部分同学的解题办法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一同进行分析和比较,讨论那位同学的解题方式更为简单便捷,之后就确认这种方法是解题的最优法,同时教师再对各个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2]。
        比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教科书上选取几道混合运算的数学题,也可以自己设计几道题目,如下20+(11+13)+11+11=?;100-10-10-24-36+24=?;10+2(22+11)x1/2=?教师先让学生自行讨论,分别用自己的办法解答三种题目,在他们计算完成之后,教师把结果收上来,就同一道题目分别选取不同的解答方法,展示在黑板上,以10+2(22+11)x1/2=?为例,A同学的解题方法是:10+2x33x1/2=43;B同学的方法是10+(44+22)x1/2=43;C同学的方法是10+2x1/2(22+11)=10+22+11=43,教师分别让学生对以上三种解题方式进行讨论,让学生讨论出最简便的解题办法,答案是C同学的方式最为简便,教师此时进一步讲解:“因为C同学的解题方法让整个混合运算式,回归到加法运算,这大大减少了计算难度。

”这样,教师采用这种方式,能在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同时,还能让他们可以在多种方式中总结出最优解,最后使他们解题方法更具灵活性。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
        虽然数学题目解题方法具有十分多样化的特点,但是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要让学生的做题方式符合他们自己的认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因材施教,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3]。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也要在课堂上观察每一位同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讲课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用不同的方式解答题目,并且教师要给予尊重给每种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每位同学拥有自己独有的一套解题方法。
        比如,教师在进行二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课时,教材上有一道题目: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请问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对于这个问题A同学的做法是28+28+15+15;B同学的做法是(28+15)+(28+15);C同学的做法是(28+15)x2,教师此时要说:“每种解题办法都正确,都可以将篮球场的周长算出来,那么同学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为自己解答这类题型的标准算法。”教师要明确数学这门学科,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他们能有辩证的眼光解答数学难题,教师在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的同时,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设置情景法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为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兴趣,设计一些课堂情境,从而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的意识。比如就低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而言,他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段生活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思考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小情境,比如妈妈给了A同学30元钱让他去买芹菜、白菜和茄子不要剩钱回来,让学生们互相讨论,如何分配这三种菜的比列才能将这30元钱一份不剩的全部花掉。这样通过多种思考会产生多种答案,这会在无形中使他们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解决数学问题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并随时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最后让学生能够自愿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数学课上形成更加灵活的思维逻辑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欣,刘昭彤.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2):230-231.
        [2]魏秀萍.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8(23):50-51.
        [3]卜繁影.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经贸实践,2017(23):3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