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1张晓勇 2王金双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1张晓勇 2王金双
        1 哈尔滨市阿城区交界中心学校  2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中心小学     150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广大小学教师对德育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因此,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成为全新的课题。本文将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德育;小学课堂;有效渗透

1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的教育价值
        德育是一项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和采取有效措施来完成。小学教学中的德育指的是在合理部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情景化氛围中得到有效的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思想准则,促使他们对相应的道德规范进行遵守。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教书育人,使人才具有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道德品格。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初始阶段,缺乏对事物善恶的辨别和是非判断能力,因此他们最需要接受教师的德育,以此促进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小学是教育和教学的黄金时代,小学生的个性品格、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道德品格优秀、“三观”正确、各项能力突出的学生,因而开展德育工作非常必要,我们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德育。它不仅对小学生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学校乃至于我国社会发展也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2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于我国正处在发展中阶段,社会中的诸多问题都在逐渐得到完善,但实际中仍然有很多的不良现象存在于社会中,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例如:打架斗殴、吸烟吸毒、粗鲁的言语和行为等。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在小学阶段又处于学习和模仿能力较强的年龄,导致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很容易对小学生产生影响,导致班级氛围的不和谐,甚至出现严重情节。
2.2 家庭教育的缺失
        我国小学生进入学校的平均年龄为六岁,家庭教育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出发点,在上小学之前学生都是在家庭中接受着早期的教育。由于现在社会中,独生子女的占比越来越大,父母都较多年轻,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对孩子的照顾时间少之又少,甚至还有一些孩子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长大的,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纵容,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对孩子培养最重要的时期就是在六岁之前,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培养尤为重要,如果培养好,孩子则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进一步发展,如果培养的不好,孩子在早期形成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掉,为教师后期的教育教学会造成很多的困扰,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孩子改正。特别是在农村,大部分家长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导致家庭教育出现了严重的缺失,为今后的教育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3 德育教育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3.1 对德育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
        学校应立足于德育的开展现状,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关注度,并且对德育任务进行合理化的布置和安排,从而使德育工作建设得到大力的推进。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对德育教师进行有效引导,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德育知识,更迭教学观念,树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利用德育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德育内容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知。


        除此之外,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德育的目标。该目标不仅需要具有针对性,还需要与教学任务相联系。这些方法的使用将能使以德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使德育的重点和核心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继而促使小学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3.2 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
        教师应对德育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首先,学校需要对德育加强重视,鼓励教师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掌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德育制度进行制定。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置,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再次,教师应有效利用课间时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同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而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德育学习中的困扰。最后,教师需要利用侧面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使其在不知不觉间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
3.3 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我们常常忽略家庭才是导致学生出现思想性格问题的根源,因此教师的德育教学开展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家庭这方面的因素。德育不仅需要教师在日常学习中开展,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协助。德育教学绝不是教师单方面的任务,而是需要家校共同配合、付出努力,只有两方很好地配合,才能产生“1+1>2”的效果。任何一方有缺失的德育教学,都容易让外界的负面影响错误引导学生。当学生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时,要找出他们思想上的问题所在,教师必须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才能共同开展德育教学,纠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3.3 完善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环境
3.3.1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不同对德育工作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影响。校园环境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组成。校园的文化环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上。学校的校风和学风集体体现了学校的历史传统特征,并且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和精神环境。班风能够更加直接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影响,所以学校应当注重对校风、学风和班风的挖掘,使其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3.3.2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受到学校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诸多影响。所以,小学生的德育教学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整体的共同推进和相互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德育教育得到更好的发挥。
4 结束语
        综上,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德育理念,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应致力于研究提高小学德育效率的策略,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的同时,为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燕.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德育[J].第二课堂(D),2021(06):67-68.
        [2]安晔.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1(20):99-100.
        [3]杨浪浪,牟莉华.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德育建构的思考和实践——以重庆市人民小学“童年·成长”德育课程群为例[J].教育家,2021(04):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