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绘画心理学,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陈娟
[导读] 小学生自身有着特殊的童真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应遵循小学生自身的绘画心理和规律
        陈娟
        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211200
        摘要:小学生自身有着特殊的童真思想,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应遵循小学生自身的绘画心理和规律,运用符合其心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小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升华自身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效果。接下来,本文对如何从小学生绘画心理的角度,提升美术教育效果作如下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绘画心理;小学美术;素质教育
        
        
        前言:美术绘画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相互密切的,美术绘画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通过美术绘画教育能使人愉快表达和释放个人情绪,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达到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就目前美术绘画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美术教育的教条化,课程单一缺乏灵活性、变动性,以及对重视课外美术绘画活动的程度不够,这都不利于美术绘画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为了能更好推动美术绘画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可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美术绘画教育与心理健康相互联系的紧密性进行着手。
        1美术绘画教育与心理健康相互联系及重要性
        美术绘画教育是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并把所感受到的某种情感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以达到人内心世界情感的抒发与表现。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形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在美术绘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如何团结协作,以提高集体意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其体现了美术绘画教育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主张过“以美育代宗教说”,“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之精神之作用而构成。”,“于是未开化人之美术,无一不与宗教相关联”。宗教思想精神除了文字体现,同样能通过美术绘画形式表现个人对宗教思想精神心里解读和内心信仰,在作品中揭露人的内心世界、情感释放。以突显出美术绘画教育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注重小学生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方法
        2.1探寻学生的绘画思想
        首先,要明确小学生绘画以及其魅力并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刻板表现,不是以透视原理等方式对事物进行写实的描绘。特别是早期的小学生绘画中所表现的不是视觉中所看到的物象,而是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形态(小学生独有的绘画语言)来代表周围世界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的目的性活动。在小学生绘画的世界中,他们不需要将一个现实的事物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复制就可以对其进行表达,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的艺术行为,而这种象征、表征的艺术方式也一直被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成人画家所运用。小学生绘画是由那些与客观事物相似的特定形状所组成的,这些特定的线条、形状,甚至是色彩是小学生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围绕《雪后》开展美术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几种方式对雪花进行制作,并提问学生本节课我们应画一些什么?画什么能够体现出下雪了,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绘画思想。借此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促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方式来体现下雪了,如冬眠的小动物、商店里用雪景处置橱窗等,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绘画思想。
        2.2设计符合学生绘画心理的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其应该在小学生创作灵感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挖掘,基于绘画作品中创造性元素的保护,为学生今后学习及创作中创新精神的继续保持给予正确对待和积极引导。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其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积极不断地创新,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自身的教学过程对自身教师育人的职责做到始终牢记,确保其能够为人才培养、民族乃至国家发展提供更多作用。首先,教师是否尊重学生,尊重处于小学生时期孩子们的独特,甚至是富有个性的绘画表达方式。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对小学生绘画、对小学生绘画心理学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符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技能的指引。其次,教师是否尊重并善于感受孩子的绘画心灵世界。

处于成长时期的小学生的认知,甚至是情感是不够完善的,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教师、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而有时正是这种独特的视角与认识才更具有艺术表现的魅力。
        例如:围绕《美丽的盘子》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普通盘子和挂盘的不同之处及作用,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更喜欢哪一个,促使学生能够逐步了解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且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绘画外在表现,从而了解学生的绘画心理变化,以此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
        2.3创设丰富的美术创作空间和材料,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动,富于幻想,求知欲创造欲非常强烈,教师必须打破以往陈旧的陋习,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尊重儿童的个性,接纳孩子的表现,允许孩子有奇怪的想法和超常做法,培养孩子创作的自信心;挖掘生活,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如国画、版画、扎染、创意手工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依据教材结合实际可以把小学生美术创作从教室中解放出来,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鼓励孩子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空间,在创作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
        举例来说,在学习《穿穿编编》这节课时,先将曲曲直直的美术知识,转化为趣味化的美术故事,为学生讲解当人们站直是一条直线,弯腰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条曲线,激发学生的美术绘画兴趣,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知各种线条变化进行美术创作。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并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指导和鼓励,使得学生都能够掌握并运用线的变化与规律进行装饰,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
        2.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满足小学生成就感
        有效的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小学生的水平有差异,教师不能用同一种标准和期望要求每一个孩子,而应充分理解孩子的作品和创作心理,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应遵循小学生年龄发展的规律,应该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尽量保护和激发小学生潜在的兴趣,使小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发现自己的失败但无犯错的感觉,始终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表现自己,同时让孩子们共同参与评价,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激情,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功感。
        举例来说,在学习《校园真热闹》这节课时,先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各种节日的狂欢或最难忘场面的照片,并从中挑选出一张符合小学生现阶段美术欣赏学习的图片,组织各个美术小组进行作品赏析。之后,让小组中的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探究赏析意见,强化学生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最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创作,使得学生都能够创作出富有个性特点和形式新颖的建筑物美术作品,不断提高教师的美术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从学生自身的绘画心理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确保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课堂中,尽情地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发散自身的美术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孔霞.在小学美术课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中国教师,2019(S1):181-182.
        [2]陆雅青.艺术治疗绘画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重庆美术大学出版社,2018(06).
        [3]林雪.注重小学生绘画心理学的美术教学探索[J].艺术科技,2015,28(05):26.
        [4]林艳.小学生园小班绘画活动中的心理研究[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03):3940
        [5]王会芬.小学生园美术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考试周刊,2016(22):187
        [6]吴丽芳.基于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美术教育探索[J].福建教育,2015(27):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