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白伟
[导读]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不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兴趣、身体素质做综合性考虑,更好的满足于学生发展要求,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发展
        白伟
        德阳市罗江区回龙学校 四川 德阳 618511
        摘要: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不断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兴趣、身体素质做综合性考虑,更好的满足于学生发展要求,这样才能推动学生发展。因此,这里围绕着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做研究,并给出策略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策略
        引言:传统的农村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在不断的改革创新,农村地区的小学体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保障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体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环,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舒缓情绪、锻炼思维等作用,在素质化教育的大环境下,身体的健康就是学习的本钱,因此做好体育教育至关重要。
        1良好生活化教学观念的树立
        过去的农村小学体育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如体育教学环境不佳、教学氛围不足、学生情绪不到位等。这些都是影响教学发展的一大因素。被动的接受教师指导,不采取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长期处于沉闷的学习环境,学生是很难获得体育教学的感官体验的,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在体育课堂积极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具体就包括了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主观性思考。主观性体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对体育学习的信心,甚至转变为兴趣,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发展;采取因材施教,体育虽然大部分时间实在体育场等户外场合展开的,但是教师也需要照顾困难同学,一些学生本身体能素质差、兴趣缺失、不能合理进行体育运动风,教师都应该积极关注,调整教学的策略、训练的方法,对于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与鼓励与支持,并在情感、思想上做好沟通,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这样更利于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逐步吸引学生关注体育,并喜欢上体育,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融入生活化的运动设施
        农村地区的体育教学整体水平与城镇是有明显的差距,差距主要集中于师资水平与硬件设施。教师的综合性能力水平可以通过教师的专业性辅导获得提升,更好的满足于学生发展所需,不过体育教育训练缺失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个需要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才能逐步完善农村地区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不过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仍然可以有效保障农村地区在缺少必要的体育教学设施情况下完成高效教学。这个需要结合农村地区的环境、生活情境来设计适合学生训练的体育内容,尤其是一些民间的运动项目,可以作为学生训练项目的参考,既锻件了身体,也保障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活化运动设施作为体育训练的设施,如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如轮胎、易拉罐、粗制尼龙绳等来制作适合体育训练的设施。如废旧轮胎可以制作成人可以扛的沙包,通过学生扛轮胎跑步来获得综合体能的训练。又如农村的编织袋,在其中装入适合学生训练量的沙袋,让学生对着沙袋进行踢腿、练拳等运动,既收获了快乐,也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此外,一些废旧的钢管、树桩也可以制作成体育设施,如钢管经过教师与同学的努力制作成球框,木桩可以制作成接力棒等,学生在体验中收获了成就感,而利用自己制作的物品参与体育训练,又能获得情感、身心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3积极构建生活化的自主学练环境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重在参与,重在配合,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入创新教育元素,配合生活化的训练环境,引导学生参与自主体育训练。生活化的体能训练就包括了生活化的跑步、练腿、压腿、跳高等常规性的训练。为了与生活贴近,教师除了开展集体训练,也会融入各种不同的训练场景,模拟生活实际。比如常规性的个体教学、分组教学和集体教学,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不过在具体的应用中,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这里做具体分析:在个体教学中,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素质间的差异,有效平衡教学,使得学困生与优等生都能获得良好体能训练效果,并收获健康。因此在具体教学中,关注个体素质,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内容,同时保持优良的带头作用,优生辅导学困生,并在教师、同学的鼓励下,帮助学困生解决一系列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在其中做好引导,注重细节上的优化,尤其是动作的矫正,运动负荷重的内容个别学困生并不适合,需要教师做相应的调整,把握学生身体素质特征,才能更好得适应学生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其次是教师需要把握集体效应,正面引导体育优等生,使得优等生更具有担当,更具有责任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集体意识,同学相关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并解决问题,提高最终的学习效果;最后是加强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能力,除了学生自学自练、自评互评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对他人提出合理的调控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创设生活化的体育情境
        4.1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创设
        依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说来,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新奇的事物存在好奇,兴趣的心理,而在体育生活化的课堂的构建中,可以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体育训练内容,为学生创设故事情景环境,如将生活中学生常常听家长讲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课堂中教师也会将有趣的故事,甚至书本中也有,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教学环境,激活学生的兴趣,就可以插入学生喜欢的故事,或者生活化现象在其中,展开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这样的生活化故事内容很多,比如猴子偷桃的故事可以训练学生跳跃能力、跑步能力;又比如在生活中常见的青蛙,可以轻脚跳很远,在“小青蛙回家”的故事中也介绍过青蛙跳跃很快,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青蛙的习性训练学生跳远的动作,尤其是立定跳远等项目,教师可以借助青蛙跳跃视频,以及立定跳远视频进行引导教学,这样学生学习不仅有趣,对动作要领的掌握也更清楚,更利于学生体能的发挥。
        4.2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创设
        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和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讲,小学生最喜欢的环节就是游戏环节,该环节对小学生极具吸引力。游戏情景的创设,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最佳途径,在平时的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积极融合生活中见到的游戏项目,展开对学生的体能训练,丰富的内容和课堂展现形式会让小学生爱上体育学习。而这过程中有很好地提升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品质等,提高学生自身素养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体育游戏有很多,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丢手绢都对学生身体有训练效果。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小游戏也可以融入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感受游戏的趣味性的同时,收获快乐,也收获健康与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还能够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进一步简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志艺.浅谈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读写算,2018,{4}(16):121.
        [2]吴亮,钱忠华.农村小学体育生活化课堂的构建[J].田径,2017,{4}(10):17-18.
        [3]胡标.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6,{4}(91):105.
        [4]陈志明.基于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0,{4}(56):150-151.
        [5]张振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浅谈[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4}(12):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