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华
江门市新会区罗坑镇林护学校 广东省 江门市 529157
摘要: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学提出的根本任务,这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切实改变原来以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授课方式,要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这一点目前似乎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注意到了,但是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到底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教师们还是比较模糊,不懂得如何操作。本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更多的小学科学教师答疑解惑。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立德树人;育人实践
前言: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说过:“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首要目的,教育过程即德育过程。知道如何将表现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到学校所用教材上是非常重要的。”从其论述中足以见得立足教材知识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就小学科学课程来说,很多教师都以完成大纲上的教学任务为主,对教材知识点的解读过于浅显,还经常忽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化,缺少对课程德育价值的发掘。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近几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从四个方面谈论科学课程与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融合方法。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提醒教师要从低年开始就注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从而为良好科学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首先,要培养学生爱提问的习惯。产生科学探究的大前提是存在疑问。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从低年级开始就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爱提问的习惯。小学生本身就对很多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且拥有天生的好奇心,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这一与生俱来的优势特点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生确实是经常主动提问,且有问不完的问题,一个接一个,这无疑就是一种没有头绪的乱问。这或许与科学课的性质有关。因为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程,对书中的内容都感到新鲜,对教师的提问总是答非所问,如笔者问学生:“从挖来的泥土中你找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了一两样东西后便突然问到“老师你会不会捏小泥人啊”。此时,面对学生不着边际的问题,笔者没有不耐烦,而是弯下腰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并竖起大拇指表扬了该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了。
其次,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观察是人类认识大自然最基本最直观的途径,科学教师要从小引导小学生在平时注重观察的习惯,做好科学启蒙教育。如《植物靠什么生长》一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观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为他们创造观察条件,带来水仙花的种子与学生共同种植到花盆中,然后要求学生持续观察水仙花从种植发芽到结果的一生。并让学生思考水仙花用种子繁殖,什么时候播种最为合适,什么时候可以移植,什么时候开花,花期多久,何时结出果实。同时还要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表中,并测量水仙花的植株高度和叶子的形状、数量。这样一来,学生的观察兴趣被激发,观察的习惯也会随着长久的活动而形成。
二、引导进入科学情境,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创设科学情境不是目标,而是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为了情境而使用情境,误解了情境教学的本质。创设科学情境是情境教学的核心,创设科学情境的目的不仅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在于创设立德的良好目标。良好的科学情境必须包含教学内容和明确的德育目标方向。为避免在创设科学情境时反复轰击学生情境,教师应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应用情境教学法,分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根据教学选择教材。内容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收集与教学内容本身相关的各种情境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小学阶段开始设立科学课程,说明新时期国家对国民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之深,是对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的重要途径。学生从小开始接受科学教育,接触科学知识,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科学意识。而按照科学课程立德树人的要求,需要教师借助具体的科学情境,注重在知识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由此来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学科知识渗透德育,树立强烈科学意识
课堂是实施教和学活动的主阵地,立德树人理念与科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关键还是要借助教材知识的讲解进行无形地渗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课知识都适合进行德育教育,还需教师找准契机,让德育在科学教学的某个环节中自然发生,这样就会消除一些刻意性,比教师单独地空讲大道理的效果要好。
比如,教学《唤醒种子里的生命》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为学生设计课前学习任务,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剖植物种子,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为此,上课前,笔者让课代表帮忙下发给所有同学植物种子。由于种子并没有进行事先的泡发,小学生自己处理起来就会有一些难度,如一些学生在解剖的过程中不小心将种子切碎了,有的学生则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将种子放在水中,等它变软后,捞出再解剖。显然,这种做法是错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最终的观察结果出现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台下及时观察学生的操作,并在关键时刻给予方法的点拨,然后评价每位学生独立解剖种子的方法,从而从根本上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能够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不足。就是教师通过德育教育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同时还能促使小学生意识到科学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科学意识。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实证科学精神
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主。教师利用立德树人在小学科学课上教育人。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师生共同实施。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配合,立德树人在基础科学课上的教学就只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科学的主动性。学生对学习科学的积极兴趣,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立德树人的教学,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处于最佳状态。首先,令人兴奋。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引导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诱导他们的好奇心,唤起心理效应,激发好奇心;第二,可能是怀疑造成的。开课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题型,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索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最后适当运用课堂激励。动机是学生进步和成功的催化剂和推进器。适时、合适的场合、体面的表扬和鼓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健康、愉快的心情,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科学课程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真正进入到科学探究中,还需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对所讲的教材上的科学知识大胆质疑,然后再通过实证进行验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程与立德树人理念的融合,需要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这样能够让学生既能从小树立强烈的科学意识,还能借此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形成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彰显科学学科的德育功能,提升学科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冰蕾.立德树人,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始——浅谈小学科学课上的德育渗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97.
[2]庄见艳.严谨治学,立德树人——浅谈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09):170.
[3]梁国毅.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J].中华少年,2019(2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