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1期4月   作者:梁衍芹
[导读] 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主要目标
        梁衍芹
        山东省肥城市白庄矿学校(任教于肥城市丘明中学)  271608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师的主要目标。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仍    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佳,这就需要其立足于实际探索新路径、新方法,不断完善授课方案,使学生得到正确引导,确保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中学生物学科为例,着重论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教学;科学素养;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构建专属的知识体系,并做到真正的会学习。核心素养的落脚点是学生,因此教师要琢磨课堂的每一个小细节,熟悉课标、教材,琢磨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力上有所提升,品质上有所升华。笔者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及应对措施,如教材处理服务于教学的宗旨、模型建构、实验创新、概念图的应用、教法提炼等,就渗透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做了一些尝试。
2 核心素养目标的演进过程
        学科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教学工作的主要辅助工具,也是知识内容的重要载体,中学生物教材当中最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内容,也需要具备生物方面的技能,基于知识与技能,来达到培养学生三观的目的,从学科方面入手,中学生物教学具备科学素养价值,而生物学科之所以被称为生物学,主要在于其所研究的内容均属于自然界的生命,属于独立且相对的发展体系,生物学科本身具备独特的思想。《中学生物新课标》为了迎合人们在生物学科方面的探索需求,用核心素养目标取代了传统的三维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对学习目标进行了再次甄选,在核心素养中融入了学科的概念,进而更加富有结构性的开展课程授课。此时生物教学工作以特定的主题为教学引领,教学内容更具情境化,在该种教学背景下,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能够快速被落实。新课程改革以后,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受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参与课堂活动期间不仅能够锻炼实践能力,也能够形成科学思维素养,加深对生物学科知识概念的理解,也能够有效利用生物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3 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3.1 设计合作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
        中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生物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环节,为他们提供自由交流、深入思考的机会,以不断强化其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助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教师可以依照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探究任务,指引学生在组内发表看法,并就存在异议的地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促使其调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可使学生在互动中完善个人的学习思路,并在他人启发下获得更多灵感,学会从多个角度出发,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然后逐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由此促进他们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
        3.2 基于学习内容建构具象的物理模型,活化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生物学科中,随着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逐步进入微观层面,我们的教学实验手段与高科技支持下的生物学科最新进展有很大差距,就使得有些生物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太佳,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生物学习中基于已有的实验教学实践来建构具象的、容易让学生理解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对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的具象呈现,是生物教学走向生活的,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绝佳路径和选择。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基于教学需求建构生动可感知的物理模型,是为活化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服务,目的是让抽象的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具体,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对生物学习内容更加主动和深刻的建构。我们以“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教师可以凭借电镜下的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为参照,引导动员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这样一个物理模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亲手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这样一个具体形象物理模型。学生参与制作物理模型的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活化生物学习内容的过程,这样可使得抽象的生物理论变得直观具体,为学生深度理解学习内容提供机遇。同时,在学生制作生物学习的物理模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并开展优秀模型展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
        3.3 总结时善于捕捉方法,使核心概念间建立联系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构建概念图。研读人教版中学生物教材时发现,几乎在每章章末都有一个与概念图有关的习题。经过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教材、教辅资料均未对“概念图”的概念进行界定,如何构建概念图也未涉及,只是凭空出现了概念图相关的习题。鉴于此,多数一线教师对概念图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指导学生完成习题的层面。那么,概念图怎样构建?有何用途呢?教学视角下,构建概念图的意义可理解为温故而知新。通俗讲,就是新旧知识之间以点、线、面的方式形成联系,逐步构建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绘制生物概念图时,先根据教材内容,列举要构建概念图的众多概念,理清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然后,让核心概念在最上端或中心向下或向四周延伸,以此类推。最后,在从属概念间用恰当的连接词进行连接。中学生物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庞大的概念群,通常学生在学习概念时会顾此失彼,为解决学生面临的窘境,教师理应引入概念图策略,通过建立结构化的概念图达到理清概念间的联系,提高教学效率。
        3.4 强化表达能力训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但是不带科学思维的机械训练并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表达能力提升要有两个方面的关联:一是核心概念建构中原理或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二是能针对所要解决的生物学问题去挖掘材料中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或方案。策略之一,学习从题干的图示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例如,在高一生物教材中有关于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细胞的呼吸功能进行分析,然后帮助学生建立呼吸与细胞当中各项物质的联系,通过该影响因素的图文汇集,梳理此次知识内容的学习重点,并理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索知识内容的本质,也是教育学生达成素养目标的途径。基于生物学事实的归纳与概括,体现一种高阶思维的过程,体现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事物的过程。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字方式等多种表达的形式准确地描述、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是高考考查要求之一。
4 结束语
        综上,基于生物学科特点,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转型和建构课堂教学模型, 助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和生物学科学习关键能力提升,为学生走向积极主动学习提供有效路径指引。
参考文献:
        [1] 王勇.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认识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182.
        [2] 林端忠.新高考形势下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J].教师,2020(07):79-80.
        [3] 罗佩琴.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J].新智慧,2020(06):135-136.
        [4] 周有文.论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J].学周刊,2019(35):63.
        [5] 贺晓霞,王田田.生物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