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敏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51014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行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塑造,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正确树立价值观。小学阶段开展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意识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要通过对课程的讲解,培养出学生热爱祖国,始终如一的品质,让学生懂得爱国意识的重要性,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品质的全面提升,树立家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意识;策略研究
爱国意识是始终如一,不改变不动摇的信念。爱国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提高意志力的基本手段,同时也是人生观的真实反映。从小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品质,是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爱国意识是多么重要的习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国家的儿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具备良好习惯和行为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一、创设氛围
心理环境的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交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品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乏爱国思想教育的课程存在。例如《不甘屈辱、奋勇抗争》一课的教学中,讲述的是中华儿女长期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相关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因此教师可以选用适合其兴趣爱好的方式开展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前辈的爱国精神,了解到近代工人阶级为国家复兴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认同感。综上,创设氛围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从小养成责任感以及爱国意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是以现实生活为素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并且选择了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图片、儿歌、游戏、经常遇到的事情为元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爱国意识。教师根据教材在讲解时,要对教材内容有创造性的使用,善于利于课本知识,但是又要拓展课本内容,让学生既能融入生活,又能了解社会,同时,要学生把发现的新鲜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材中,让爱国意识教育更具有实效性、针对性、生动性。要想培养学生爱国意识,需要列举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事情,或者利用社会热点事件以及让学生身亲经历一次坚持到底事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爱国是学生从小就应具备的品德。
三、留足时间
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刚刚发育的过程中,在这个时期,也是小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一个连续积累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段、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中,活动的主题和时间也不相同。所以,爱国意识的教育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上,也不应该只体现在一场活动上,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中爱国意识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心理出发,通过一点一滴的熏陶,进而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从而深刻的印记在学生的心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的灵活安排一些活动,并且对活动的时间以及内容做出安排[2]。比如,教师可以学生制作一个爱国活动记录表,将周一到周日的时间列举出来,将自己做过或是见到的爱国事迹记录在这张表单上,日积月累,爱国意识就会在学生的思维根深蒂固。
四、重视生活体验
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对学生的生活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而找到适当的方法进行教育。教师要注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联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发挥出作用。比如,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白爱国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养成爱国思维,发现生活中的不爱国行为,及时进行制止。无论是爱国意识的培养还是生活中的实践。都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当把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就会更有效果,当把枯燥单一的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国意识的作用和意义,进而更加喜欢上课堂知识[3]。
五、结合社会实际
让学生感受社会中的实际,是培养学生爱国意识最好的方式之一。比如教师组织同学出游,看到一棵大树,教师就可以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一棵大树之所以能够成长为参天大树,是需要经历过很多风吹雨打的,从小树苗开始,它们就要凝聚在一起,对枝干充满热爱,不论多么猛烈的风雨,都不能阻碍他们的成长。与社会中爱国人士的活动有着相似的教育意义,他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最终实现新中国的建设目标。由此可见,只有坚持爱国意识,并在社会发展中加以应用,最后才能最终成功。”这样,学生就会明白,爱国精神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要坚持到最后[4]。在大自然中存在着很多神奇的力量,这些力量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去感受爱国精神,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爱国精神,这样,学生的知识范围才会拓展,思想才会得到升华。
结束语: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需要结合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从他们的生活入手,内外结合,从生活实际到社会再到大自然,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爱国意识的可贵。爱国情怀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养成正确的生活、学习观念,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才能不断进步,将爱国思想贯穿在学习以及生活的全过程中,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艳. 课堂教学微视频资源的开发,应用原则及策略——以道德与法治课爱国教育主题为例[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0, No.517(12):18-19.
[2]张敬伟.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 2020, 000(001):P.82-82,85.
[3]闫爽.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8).
[4]田冬梅.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友善品质的策略[J]. 教师, 2019(22):77-78.